至此順風菜鳥之爭落幕,但你搞不清楚以下這四個問題,你也就只是看了個熱鬧。
1、雙方在爭什么?
對撕大戰中的菜鳥反復強調,“菜鳥與所有物流伙伴是合作關系,而不是競爭。菜鳥不碰具體物流配送,沒有一輛快遞車,沒有一個快遞員,是憑借物流合作伙伴的支持合作,共同提升了中國的快遞物流效率。”
但對于菜鳥表現出的“無公害”屬性,順豐似乎并不買賬。
順豐方面的公告是,“我們將繼續捍衛自身核心競爭力,希望所有快遞行業同仁警惕菜鳥無底線染指快遞公司核心數據行為。”
顯而易見,雙方爭奪的核心利益是什么?是數據!
順豐菜鳥之爭原因
為什么是數據?數據又有什么用?
在筆者看來,未來,數據將成為主要的能源,如果離開了數據,任何組織的創新都基本上是空殼。所以現在,兩方為了搶奪物流數據的控制權,雙方兵刃相見了。
在整個物流行業,比單純的快遞業務更有想象力和價值的顯然是大數據的積累沉淀和再運用。在王衛眼中,數據是快遞業的核心競爭力。
對此,估計馬云也深有同感,就在幾天前的“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他說,未來物流背后的支撐是數據流,真正的物流一定是數據的溝通,一定是數據化的物流,F在的大公司如果反應不迅速就會像恐龍一樣被淘汰滅絕,未來勝出的將會是善于利用數據的創新型小公司。
順豐菜鳥之爭原因
2、關于“信息安全”
菜鳥表示,此前,團隊正在對全網物流數據進行信息安全升級,將加強對海淘、快遞柜等物流數據的多重交叉驗證,但順豐及豐巢等出于各種原因并不配合。
而順豐的公告顯示,菜鳥需要順豐配合的,是提供非淘寶業務之外的物流信息。“此類信息隸屬于客戶,豐巢本著‘客戶第一’的原則,拒絕這一不合理要求。”
順豐菜鳥之爭原因
雙方各執一詞,有誰真的關注消費者的信息安全?物流公司將用戶信息提供給其他平臺,這樣的做法到底是合理還是不合理?
筆者認為,菜鳥從順豐等快遞公司收集數據,實質上是“店大欺客”。市場無疑是由阿里主控的,別的企業并沒有能力對抗阿里對數據的索求,于是只能接受這種強制性的合作條款,是一種“拿數據換市場”的行為。菜鳥的確掌握了很多客戶并不想給他的信息,這種數據轉移,會涉及客戶信息隱私的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