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們應該都知道吸毒是一個違法行為,販毒更是一個犯法的行為。而且你一旦吸毒上癮輕則傾家蕩產重則家破人亡,所以小編還是告誡大家不要碰這個毒品這個東西。近日廈門民警假裝“教父”成功抓捕一群吸毒人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小編帶大家去看看吧。
民警抓獲吸毒嫌疑人。
一次突襲行動,民警抓獲了吸毒圈內“教父”級別的男子,他用毒品控制著“毒友”;一部手機的微信,串聯起10名吸毒人員;一組圈內人士的暗語,民警現學現賣,佯裝“教父”臥底抓捕。
昨日,江頭派出所通報一起案件,民警通過一部手機,3天內搗毀一個“吸毒朋友圈”。
文/圖 本報記者 程午鵬
通 訊 員 楊妹英
突襲
民警抓獲吸毒“教父”
微信里藏著吸毒圈
3月16日,江頭派出所接到一條線索,在湖里一城鄉接合部有人吸毒。經過調查,該出租房內住的是嫌疑人魏某。當晚10點多,江頭派出所辦案隊民警沖擊該出租房,發現屋內有兩名男子——魏某和另一名手持針管的男子周某。
在屋內,民警找到用于吸食冰毒的冰壺,隨即展開對魏某的審查。據民警介紹,魏某今年41歲,四川人,從2006年開始吸毒,已10多次被警方抓獲,有豐富的反偵查經驗,連尿檢都不配合做。
通過思想教育,魏某終于承認自己吸毒,配合民警調查。魏某有10多年的吸毒史,在吸毒圈認識很多毒友,屬于吸毒“教父”級別的人物。這正是警方需要突破的方向。
“魏某手機的微信,猶如潘多拉魔盒。”江頭派出所辦案民警告訴記者,魏某跟多名吸毒的朋友有微信聯系,不過,他們在微信里都用暗語。而民警必須破解暗語,否則這些吸毒嫌疑人得知魏某被抓獲,很快就會切斷與他的聯系。
破解 肉和米被賦予不同含義 民警佯裝“教父”臥底
“有肉沒有”“多少米”“嗨了沒有”魏某的微信聊天記錄里,這樣的暗語摻雜著大量粗俗的言語,多次出現。民警破解出其中的含義,“肉”是毒品的代稱,“米”則是價錢,“嗨”代表吸毒。
通過聊天記錄,民警分析出,魏某時常約一些毒友出來吸毒,并免費提供毒品,利用毒品控制毒友滿足自己的欲望。
經過迅速的學習,民警很快掌握了這些暗語,佯裝魏某的吸毒“教父”身份,給一些毒友發去信息,約他們出來見面。
戰果 3天抓獲10名吸毒人員 “教父”被送去強戒
從3月17日開始,不少毒友接到魏某微信號發送的消息后,給了回復。民警按照魏某日常聊天的習慣,分別在不同的地點約見面。
與此同時,江頭派出所辦案隊民警也分為聊天、抓捕等團隊,開始了打擊吸毒嫌疑人的行動。截至3月20日,江頭派出所辦案隊民警經過3天3夜的連續抓捕和審查,一共將魏某、周某、蔡某、施某等10名嫌疑人抓獲。
目前,魏某已被警方送去強制隔離戒毒,其他嫌疑人均被警方依法處理。
[起底]
這個朋友圈不一般
在魏某的朋友圈里,有不少奇怪的稱呼,聊天的內容十分骯臟,但民警不得不深入看下去,針對不同的嫌疑人制定不同的抓捕計劃。
“兒子”察覺異常 民警欲擒故縱
魏某給朋友起的外號十分粗俗,但有一部分人卻稱他為“爸爸”,自稱為“兒子”。民警聯系了其中一名“兒子”,約在仙岳路一家酒店見面。3月17日下午4點多,民警在酒店門口布控,卻一直不見“兒子”出現。微信中,“兒子”似乎察覺出異常。民警此時欲擒故縱,表示“不愿意吸就別來”。伏擊的民警注意到,酒店門口有一名20多歲的男子在徘徊,還不斷看手機信息,立即將其控制,打開其手機微信一看,對方正是“兒子”。經審查,該男子姓蔡,他自稱“兒子”,是因為魏某免費提供毒品給他吸食。
“密友”取香煙盒 民警守株待兔
魏某經常發奇怪的照片給一個“密友”,照片顯示的是一些隱秘的角落,角落里藏著一個香煙盒,并附上地址讓對方去取。民警判斷,魏某將毒品藏在香煙盒里,送給這名“密友”吸食。民警將計就計,找來一盒香煙,藏在路邊一個舊衣物回收箱下,拍了一張照片發給這名“密友”,又附上地址讓對方來取。3月17日下午,一名男子來到舊衣物回收箱旁邊,悄悄將香煙盒取走,民警立即將他控制。經審查,該男子姓李,30多歲。
“老板”頭像模糊 民警逐一排查
魏某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一名朋友用店面招牌做頭像,但頭像很模糊,民警只能看出是一家賣咸水鴨的店面。根據魏某交代,他只知道這個朋友在島外一城鄉接合部開店做生意。 該城鄉接合部共有5家賣咸水鴨的店面,民警逐一走訪排查,獲取了店老板和員工的身份信息,再把照片一一打印出來交給魏某辨認,魏某認出其中一人曾和他一起吸毒。
3月18日凌晨時分,民警來到該吸毒嫌疑人的住處將其抓獲。經審查,該嫌疑人姓施,30多歲。
在這里小編還要再次告誡網友們千萬不要去碰毒品這個東西,吸毒是要進拘留短,販毒更是一個犯法行為,被警察抓住是要進監獄的輕則幾年重則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