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社會萬象 >

日本狐貍面具為什么出鏡率這么高 狐貍在日本傳說是稻荷神使者

來源:小編整理2024-07-24 15:18作者:Mao

現在有許多人發現,在日本的動漫中經常會出現狐貍面具,這是怎么回事呢?而在現實中人們也經常帶這種面具,他們為什么會這么做呢?據說這和他們的歷史傳說是有關的,但是不是很喜歡紅色的狐貍哦!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日本的能樂和祭典上經常使用模仿狐貍的臉制作的“狐貍面具”。大部分面具都是模仿人類的表情制作的,不過也常有狐貍面具這種供奉動物的狐仙等神明的使者。狐貍面具的由來和歌舞伎文化有關。在日本的15世紀,出現了一個名叫“阿國”的歌舞伎,她本是一個僧侶,為籌款重修自己的寺院,就開始日本的巡回演出了。她便是日本歌劇事業的創始人。

而到江戶幕府的第三將軍,德川家光時,不再讓女性演出,慢慢地歌舞伎都為男性,他們都需要戴上與自己扮演的角色相似的面具,以尊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讓狐貍面具流行開來的是鐮倉時代到江戶時代,忍者在執行任務時都需要戴上面具,他們的真實容貌只有在家見主公時才能露出來。為什么戴狐貍面具,不戴別的面具呢?因為狐貍吉祥啊,沒準能保佑出任務順利呢。

在日本,狐貍的寓意是好的(別的國度的文化里,狐貍可能是狡詐陰險的象征),能夠幻化成人形的狐貍其實是農耕之神,是掌管豐收和財富的吉祥動物。(其實是因為他們認為狐貍的尾巴像飽滿的稻穗,嘻嘻)。狐貍在日本被視為稻荷神的使者,或者直接就是稻荷神!是人類和神之間的信使,有用來占卜豐兇的習俗,佩戴狐貍面具便是希望能擁有此力量。

《稻荷戀之歌》當中出場的狐貍都是白狐就是這個原因。日本人對紅色的狐貍是印象不佳的。

《稻荷戀之歌》里的狐貍都是白色的

進入到江戶時代(17世紀-19世紀中期)后,隨著城市化的發展,生活在農村的大量稻荷神的信徒進入城市,也將稻荷信仰擴散到日本的都市之中。由農民的身份轉變為居住于城市內的從事工商業的町人,自然對稻荷神所祈求的目的也從豐收變成了發財。所以稻荷神也轉變成了財神。

財神在世界各地的多神教的國家中,當然都是深受喜愛的,中國現在也有好多人在財神節頂風放鞭。所以同理,祭祀日本財神的稻荷神社在江戶之類的大城市是遍地都是——日本有句民諺形容江戶的特產——“火事、喧嘩、伊勢屋、稲荷に、犬の糞”,就是說江戶遍地都是的是火災、吵架、名為伊勢屋的小店、稻荷神社和狗屎。雖然和稻荷神社一同被名列的都不是啥好東西,但是也可以出人們對稻荷神的信仰之廣泛了。

既然有神社,那么自然會產生各種“祭”,也就是相當于我國的廟會。廟會上日本人和中國人也都一樣,花錢大手大腳,所以會有許多賣東西的小攤,其中一些小攤就販賣一種叫做“目鬘”的面具。

做成狐貍狀的目鬘

目鬘是江戶時代用于在宴會之上,表演茶番狂言的一種厚紙殼面具。目鬘和能樂使用的能面最大的區別,便是目鬘是只遮擋上半張臉,并且完全露出眼睛。而能面是整張臉都遮住的面具,眼孔很小,或者只能透過面具下面用余光看地板。

帶上目鬘要比戴著能面施展動作要方便的多,因此喜愛茶番狂言的日本人也要比高大上的能樂要多。目鬘也自然被愛屋及烏,被很多日本人效仿購買。

不過看茶番狂言是日本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極其熱鬧、人人都能放下生活重擔自由自在玩耍的非日常的廟會(夏祭)氣氛并不相同。所以日本人更喜愛購買代表非日常感的“能面”。既然追求非日常感,那么自然是要選擇一些日常中不常見的假面。所以巫女所使用的、代表著大家所喜愛的稻荷神的使者的“狐面”便得到大家的青睞。這也就是狐面為什么會在廟會之上最為常見的原因!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