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中國這個比較大的市場逐漸采取收費的情況下,亞馬遜谷歌突然來了一個免費音樂服務,那么國內的音樂APP們會不會再繼續收費呢?如果他們免費的音樂服務做得不錯的話,進入中國市場,那么現有的音樂市場格局就要被打破了!
4月25日,外媒MBW報道,亞馬遜目前正在與各大音樂版權方探討即將推出的高保真音樂流媒體服務,且目前至少有一家大型唱片公司已經同意授權。據了解,這一高保真服務的價格可能在15美元/月左右,預計將在2019年底之前推出。
目前,市面上提供類似服務的流媒體平臺有TIDAL 和Deezer。其中,TIDAL 的Hi-FI訂閱服務19.99美元/月,提供44.1 kHz / 16bit的CD品質的無損音頻;同時還為挑剔的發燒友提供“大師級”質量服務,通過客戶端以96 kHz / 24bit采樣率收聽數千張專輯。而Deezer則以19.99美元/月的標準價格提供Hi-FI級別,與TIDAL相當,它通過FLAC格式以44.1 kHz / 16bit的流媒體音樂服務。
一周前,亞馬遜和谷歌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免費增值流媒體音樂服務。目前,前者已經在美國推出了廣告支持的免費版Amazon Music Unlimited服務;后者也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英國、愛爾蘭、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瑞典、挪威、丹麥、日本、荷蘭等16個國家推出了廣告支持的YouTube免費音樂服務。
這對于以Spotify為代表的流媒體音樂平臺來說,似乎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醉翁之意,不在音樂
那么,為什么亞馬遜和谷歌會在這個時間點推出免費音樂服務呢?
一方面,這與國外智能音箱的迅猛發展有關。據研究公司CIRP的報告稱,2018年12月,美國的智能音箱安裝量增加到6600萬臺,高于第三季度的5300萬臺,而2017年12月僅為3700萬臺。該報告稱,亞馬遜Echo仍占據美國市場的70%的安裝基數,其次是Google Home,占24%;Apple 的HomePod占6%。
推出廣告支持的免費音樂服務,正是以軟件服務拉動硬件銷售,無疑可以使自身的服務增加更多競爭力。
另一方面,還是延續了互聯網平臺的流量戰略?梢钥吹,亞馬遜和谷歌提供的相關服務,并不局限于自家的智能音箱,而是接入了Google Assistant和Amazon Alexa應用程序的硬件都可以使用。
這也將對Spotify為代表的免費流媒體音樂平臺產生一定沖擊。對于不需要另外下載音樂APP的用戶來說,這也將成為硬件本身的強大賣點。此外,更令Spotify不安的是,亞馬遜和谷歌或許會進一步搶奪、壓制自身在廣告收入的增長空間。
數據顯示,Alphabet / Google 去年的廣告收入超過326億美元,亞馬遜的廣告平臺仍然是其業務的一小部分,但也從廣告和相關服務中賺取了大約100億美元。相比前兩者,Spotify6.4億美元的廣告收入有點相形見絀,只有亞馬遜的十六分之一、谷歌的五十分之一。
醉翁之意不在音樂,在于硬件和廣告之間也。
要想不被趕超,Spotify急需一個智能音箱
在亞馬遜發布免費音樂服務后,MusicWatch的分析師Russ Crupnick說到:“我不認為這會改變音樂生態系統的主要格局。它可能對現有的玩家影響不大——Spotify聽眾的忠誠度令人難以置信,我不認為有人會去亞馬遜獲得免費服務。亞馬遜擁有龐大的伴隨音樂受眾,但他們在平臺上花費的時間少得多,而且通常不太喜歡音樂。”
不過,雖然目前看來亞馬遜和谷歌志不在音樂,甚至相比Spotify9600萬的付費用戶在量級上也有差距,亞馬遜(超2000萬付費用戶),谷歌(未公布)。但毫無疑問,前兩者的服務必然會分掉流媒體音樂的一部分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