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按理來說睿宗李旦是不應該做皇帝的,可惜他那個老哥因為要把天下送給岳父觸怒了老媽,哥哥被廢了之后李旦作為唯一的親兒子自然就當上了皇帝。
(一)讓位母親武則天
在看到自己哥哥因為說錯話就被廢了,以及知道自己老媽的手段,剛當上皇帝之后睿宗很知趣的知道自己該干嘛,召集群臣明確表示“政事決于太后”,自己甘當甩手掌柜。隨著母親的權勢一天天的增長,處在政治漩渦中心的睿宗李旦為了自保,不得不請母后武則天早登大位,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則天表示同意兒子李旦和群臣的請求,并于九月九日改唐建周;实劾畹┍唤禐榛仕,賜姓武,徙居東宮,其具儀一比皇太子,但是不給他皇太子的名分,皇嗣也就是候補性質的皇位繼承人。
(二)第二次讓位,辭任皇太弟
既然當了皇嗣那就好好夾著尾巴等母親駕崩吧,不。圣歷元年(698)三月,武則天將廢黜為廬陵王的李顯從房陵召回。自己是皇嗣,但是母親卻將已經貶為王爵的哥哥接了回來意思已經很明顯了。所以李旦“數稱病不朝,請讓位于中宗”,于是睿宗則從“皇嗣”再被貶為親王,封號相王。
李顯繼位。李顯覺得自己搶了弟弟的皇位,欲立李旦為“皇太弟”,受到李顯的韋皇后的百般阻撓,李旦害怕再遭殺身之禍,堅決辭讓。
此為第二次讓位
(三)讓位給兒子李隆基
善良的李旦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妹妹太平公主利用自己公主的身份權傾朝野,欲取代自己的哥哥,取代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取代,被取代的人意味著全家人的生存權利同時被取代,多么殘酷的現實。李旦的三兒子絕對不是平庸之輩,在太平公主行動前一天將姑母送上了西天。
李旦看到自己唯一的妹妹被自己的兒子給滅了,恐怖再次襲來,他讓位于兒子李隆基。
在政變第二天,太上皇李旦就宣布放棄一切政治實權,“自今軍國政刑,一皆取皇帝處分。朕方無為養志,以遂素心”,并于當天就搬離了皇宮太極宮。從這一天開始,李旦真正成為他了他原本想成為的那個裸退的“太上皇”。
從此,“太上皇”就徹底消失在了大唐的政治生活之中,事實上,《舊唐書》和《新唐書》的《睿宗本紀》也寫到這就幾乎結束了。“太上皇”的全退生活唯一可稱道的是,日子過得似乎算得上“歲月靜好”,皇帝也算孝順,還曾帶“太上皇”到大明宮(這個曾經想為太上皇避暑而建的宮殿終于迎來了太上皇)避了一次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