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社會萬象 >

鞋圈竟變身韭菜園 如何遏制炒鞋亂象頻發

來源:小編整理2025-04-13 15:09作者:Mao

采用饑餓營銷,利用消費者購買鞋的急迫心理,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炒鞋”這一行業。而球鞋是用來炒的,不是穿的。這句看似荒誕的話語,卻是目前不少年輕人的想法。近來,球鞋市場的火爆程度已經讓很多人看不懂,就連人民銀行上?偛恳舶l文提示了金融風險。炒鞋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游戲,要警惕風險了!

一是“炒鞋”交易呈現證券化趨勢,日交易量巨大;二是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為炒鞋平臺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桿服務,杠桿資金入場助長了金融風險;三是操作黑箱化,平臺一旦“跑路”,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

鞋圈竟變身韭菜園

一些人通過炒鞋輕輕松松賺了不少錢,甚至發出了“10年前錯過炒房,5年前錯過炒比特幣,難道你現在還要錯過炒鞋嗎?”這樣充滿誘惑性的語言。炒鞋行業真的可以快速賺錢?還是只是“絢爛的泡沫”?

業內人士指出,部分限量鞋因其稀缺性,存在部分溢價是符合市場規律的。但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當前部分鞋價格被炒得有些過火,需要降溫。通常情況下,品牌商會控制限量版球鞋的生產數量,以維持高價。但有時出于多種考慮,他們也會重新啟動生產。量大,自然價格就會下跌,使得球鞋愛好者被“割了韭菜”。

球鞋,怎么就和金融掛上了鉤?

過去,NIKE、adidas等品牌方發售限量版的球鞋,愛好者們抽簽搶購,沒搶到的去別人那高價收一雙,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但目前的球鞋市場,已經不單單是買鞋賣鞋那么簡單,它已經成為不少人斂財的工具,開始體現出不少金融特點:

首先是開始出現莊家。

隨著球鞋市場的火爆,不少資金發現有利可圖,于是涌入進來,憑借強大的資金實力壟斷了某些鞋款,也就是囤貨,然后通過頻繁交易推高價格,等到散戶進場時再拋出獲取利潤。

這很像股票市場,不乏一些操盤手控盤,但不一樣的是,球鞋市場的盤子相對來說更小,不需要太大的資金量就可以控制價格,所以那些球鞋愛好者或者想要賺點錢的散戶,就很容易成為犧牲品。

除了財大氣粗的資本方,還有不少野路子的團體也想要分一杯羹。

沒有錢怎么辦?集資啊。

于是你可以看到網絡上有不少召集隊伍的所謂“帶頭大哥”,號召大家都投一點錢給他統一管理,一起炒鞋發財。這像什么?沒錯,私募基金。然而,這籌集的錢怎么用,用沒用,誰在用,都沒有一個權威的說法,往往只能賭人品。顯然,這已經涉嫌非法集資。

個人沒錢怎么辦?加杠桿。

以前說到杠桿,好像就是高大上的資本市場操作,但實際上,不少球鞋售賣平臺已經為消費者提供了分期服務。

這乍一看沒什么問題,消費分期嘛,電商平臺都在做。但問題在于,球鞋的消費主力是年輕人,本來一款球鞋價格虛高,已經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承受范圍,但分期業務卻給了他們加杠桿的可能,于是年輕人孤注一擲希望賭一把,只要球鞋價格上漲,之后的分期費用都不是問題。這在間接推高了鞋價的同時,也悄然埋下了“老賴”的種子。

更有甚者,一些平臺開始售賣品牌方還未發售的球鞋。

他們根據市場情況,分析出一個大致的預售價格,然后以平臺為擔保,消費者可以提前付錢鎖定這個價格,發售之后就算價格高低,買定離手。

夸張的是,還有一些平臺搞預售寄賣模式,鞋子發售后,都不用到消費者自己手里,直接可以存在平臺倉庫,然后將球鞋的所有權“云交易”給下家。

這像什么?妥妥的期貨期權啊!當然,這樣的模式沒有期貨期權那樣縝密的監管體系和交割體系,所有規矩全是平臺自己說了算,所以出現毀約、假貨等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需要信息,炒鞋也需要。

不難發現,網絡上已經出現了不少群,打著“傳道授業解惑”的旗號,兜售炒鞋的心得和指導,諸如應該買哪一款,什么時候買,什么時候賣,和那些股票信息群毫無兩樣。

還有的平臺搞出了球鞋指數,根據24小時的交易情況編制K線圖,每天漲漲跌跌,真的像股票一樣刺激。無形中,這也助推了人們對于球鞋價格的關注,而忽視了球鞋本身。

這些亂象,很容易讓人想起百年前荷蘭那場“郁金香泡沫”,同樣是普普通通的花朵,因為一些病毒感染,出現了一些變異品種,就遭到市場熱炒,一時間人人都去炒郁金香。光炒鮮花還不夠,埋在地下的郁金香球莖后來也開始被熱炒。只是,泡沫見頂之時,價格一夜崩盤,損失的不僅是參與的個人和團隊,荷蘭之后的經濟發展也被此事影響深遠。

所以,如果只是買鞋賣鞋,當然不用央行來關注。但涉及到金融問題了,自然得有人來管管。

股票有證監會,銀行保險有銀保監會,那么球鞋市場,是不是也得來個“鞋監會”?這當然是一句玩笑話,但事到如今,球鞋市場已經變成了一個類金融市場,如果任其為了利潤野蠻發展、沒有規則隨意“創新”,那么泡沫破裂、市場崩盤隨時可能發生,幾年前的郵幣卡風波就是個近在眼前的例子。

為了預防這種風險,保護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必須有人對這個行業和市場加以監督和引導。所以,即便沒有“鞋監會”,看起來監管出手也只是早晚的事了。希望監管能針對以上問題,精準打擊,排查資金來源,規范杠桿使用,限制平臺“創新”,讓球鞋市場去“金融化”,回歸到一個理性純粹的收藏愛好市場。

說到底,大家只是想買一雙自己喜歡的球鞋。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