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杜甫草堂簡介
?杜甫草堂現如今有兩個,一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另一個也在四川省,不過是在綿陽市。而今作為四川省重點旅游開發項目,更為廣泛接受的是位于四川綿陽三臺縣的三臺杜甫草堂。被稱之為是四川省第二大杜甫紀念堂,當然排在第一的是成都杜甫草堂,但是知名度卻遠及成都杜甫草堂。下面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綿陽三臺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圖片
三臺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縣城西邊的牛頭山上,是三臺縣城牛頭山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偉大著名愛國史詩級別的詩人杜甫先生的紀念遺址,整個草堂里面亭臺樓閣,風景如畫,十分注重生態建設和園藝建設,在不破壞原本草堂的基礎上增添了很多景致,并注明了杜甫生平的簡介,另外還有杜甫先生在三臺縣的生平事跡和詩歌著作展覽,可為打造了一個精致獨特的草堂。整個草堂是建在原來明代的工部草堂的遺址上的,并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做了重建,整個一復古園林,更廣泛吸引游客。
另外,坐落于四川省省會成都市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已成為一個標志性的博物館類型的草堂,是國家為了紀念被稱之為“詩圣”的偉大歷史詩人杜甫先生而修建的博物館,并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圣地。因此處杜甫草堂所在位置,又被稱之為浣花草堂。但歷史上的杜甫草堂在杜甫離任成都之后就已經不復存在了。據歷史記載,五代時期詩人韋莊重尋得杜甫草堂遺址,而后重新修建,而后,歷經數朝杜甫草堂均被多次修復,從而保存至今并最終被建作紀念性博物館,并成為如今歷史文化圣地和著名旅游景點。
杜甫草堂的來歷
?杜甫為唐代著名詩人,草堂是他在經歷“安史之亂”后顛沛流離的暫居之地,地方位于成都西郊,環境優美,位于浣花溪畔,因此深得杜甫心意。當時杜甫所建的茅草屋早已隨風雨刮打被毀壞了,如今后人為了紀念這段杜甫便在此地修建草堂。
杜甫草堂圖片
且說杜甫草堂的來歷,它本是一間破草屋,刮風下雨之時便會屋漏濕床,難以入眠。當時逢“安史之亂”,唐肅宗得以回長安,杜甫為朝內大臣排擠誣陷,引得唐肅宗怒將其外調,于是杜甫深感抱負實現無望,百姓深受戰役苦難,也遭受這官吏的剝削,遂對從仕失望至極,憤而離職。
杜甫與家人便四處漂泊,生活極其困苦,后至成都,幸得友人幫助,生活方過得算是安穩,不再流離失所。而且成都景色迷人,長期在戰亂中度日的杜甫深感此為世外桃源,遂便決定在此定居,只是家境貧窮,幸得親友幫助能夠建起一座茅草屋。于是杜甫選擇在了浣花溪邊,依水而居,還向當地社會名流要來眾多花草樹木,悉心栽培,雖屋簡卻別有雅致。
一間茅草屋絲毫掩蓋不了杜甫的才氣,在這里的幾年時光,杜甫創作詩歌有兩三百首,廣為流傳,其中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著名詩歌。
而后人為了紀念杜甫便在此建立了一座美麗的園林,也成為了杜甫草堂博物館,介紹杜甫生平和成就。
杜甫律詩
?律詩在杜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杜甫在律詩上的成就頗高,在詩壇上的影響較大,而且杜甫的五言七言律詩創作數量達到杜詩的一半,也為后世詩人留下借鑒,其影響至今。
杜甫雕像
杜甫的律詩在詩歌藝術上的成就也很輝煌,首先杜甫的律詩不拘泥于原有的表現形式,而是利用自己的創作風格,將律詩的表現形式擴展到更多方面,也運用的更為實際,如杜甫會將律詩應用于以應酬、山水、詠懷、且多用律詩進行抒情和議論。
且杜甫對律詩的應用能夠運用自如,不受其他外在條件所限制,如《征夫》、《秋笛》等,而且為了能夠更好的擴大律詩的表現力,杜甫還為此將律詩以組詩的形式來展現其情緒,如《詠懷古跡五首》其中所表現的均是較3難以表現和內容較寬的題材。
杜甫律詩的結構很是完整,能夠如此隨意瀟灑的將世間變化之事寫下,又能將其中韻律悄無聲息的蘊含其中甚是高超,使得詩歌工整又能讓人捉摸不透其中痕跡,把這種詩體運用的甚是融合和無跡可尋,使其詩歌文體實為律詩但卻難尋律詩蹤跡。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將此成就展現的淋漓盡致。
最后杜甫在律詩上的另一成就便是他精于用字、所煉字句精簡且有深意,因而其律詩字句均頗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