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省漳縣境內212國道沿線的部分村莊路邊豎起了一堵堵高約兩米、用琉璃瓦裝飾的墻,將路邊農戶的房屋遮擋住,部分墻體已被刷成白色。漳縣縣委工作人員稱其為“212國道改造美化項目”。漳縣位于甘肅省定西市南部,屬國家級貧困縣。據了解,該項目施工方由鄉政府招標,由扶貧單位縣委統戰部出資,目的是整治村貌,促進新農村建設。
漳縣位于甘肅省定西市南部,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也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近日,人民網記者從漳縣境內212國道經過時發現,沿線的部分村莊在路邊豎起了一堵堵高約兩米、用琉璃瓦裝飾的墻,將路邊農戶的房屋遮擋住,部分墻體已經刷成白色。這些墻引發了記者的興趣,于是便進入漳縣殪虎橋鄉東橋村和大草灘鄉新聯村進行了實地采訪。
村民質疑一:修墻為了遮丑,給過路領導看的
據記者驅車測算,從東橋村至新聯村的路段約5公里長,路兩側均是有間隔的修了這種墻。記者向路邊村民詢問這些墻的來歷。村民們表示,這些墻是今年10月份開始建的。“是公家(政府)修的,具體哪個單位不太清楚。”幾位村民的回答大同小異。一位齊姓村民表示,這些墻是“扶貧項目”,但除了這些墻,他“再沒聽見其他的扶貧項目”。
“你覺得政府為什么要修這些墻?”記者就這個問題進行了隨機采訪,而村民們的觀點也基本一致:
“砌墻就是為了堵一下,我們農民的房子不行嘛!”
“最大的作用就是遮丑,農民房子不好看。”
“從這里路過的大領導多,我們的房子丑,(修墻)能讓過路的領導覺得好看。”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村民們并沒有為修墻而掏錢,修這些墻的成本村民們也不知曉。但一位村民告訴記者,在當地,僅修墻用的磚每塊成本就要一元錢左右。根據公開資料,2011年漳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960元。所有被采訪的村民均表示“自家修不起這種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