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的程先生是一家公司的產品經理,一年四季全國飛。三天前,已有感冒癥狀的程先生從北京飛到深圳,直覺耳鳴、頭悶,為此他特地在深圳休養了兩天。然而昨日中午,剛飛回武漢的程先生又出現了嚴重的耳鳴,聽力明顯下降。同事趕緊將他送到單位附近的醫院。
接診專家李澤珆發現,程先生的右耳膜紅腫充血,內陷得厲害,患上了“氣壓創傷性中耳炎”,俗稱“航空性中耳炎”。“人體一旦患上鼻咽部的急、慢性炎癥,會影響咽鼓管的功能使之變窄,氣體進入相對困難。飛機升降過程中,外界氣壓迅速變化,咽鼓管口卻因腫脹不能正常開放,才導致了較重的氣壓性創傷。”
他建議,市民在乘坐飛機或速度較快的電梯時,如出現耳部悶脹不適,可采取嚼口香糖或打哈欠等方式緩解。已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人,最好治愈后再乘坐飛機,以免造成耳部損傷。
感冒時乘飛機
要注意保護耳朵
很多人坐飛機時都有這樣的體驗:在飛機起飛或降落時出現雙耳發悶、耳鳴、耳痛、眩暈,一般很快就能緩解。而感冒時乘坐飛機,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加重,甚至形成航空性中耳炎。
當飛機快速上升或突然下降時,外界氣壓急劇變化,中耳腔內的壓力與外界氣壓失去平衡,是導致航空性中耳炎發生的原因。感冒時,由于鼻咽部、咽鼓管(連接中耳腔與鼻咽部的管道)的病變,導致外界氣體不能進入中耳腔,更容易發生航空性中耳炎。
因此,感冒患者鼻堵、流涕等癥狀較重時,最好不要乘坐飛機旅行。如果實在無法避免,應做到以下幾點,以盡量減少中耳炎的發生機會:首先,登機之前應盡量清理干凈鼻腔內的分泌物,并使用麻黃素滴鼻劑,收縮鼻腔及鼻咽部黏膜血管,改善通氣狀況;其次,飛機起飛和降落時注意做吞咽動作,因為吞咽時咽鼓管口會打開,能促進中耳腔壓力與外界的平衡。若感覺癥狀仍未消除,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閉緊嘴巴,用力呼氣,讓氣流沖開咽鼓管進入中耳腔,但在做這個動作之前,要保證鼻腔內沒有過多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