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家庭影響大
收養棄嬰不是偶然
如果說收養第一個棄嬰是偶然,那么19年來收養了72個孩子就是一種大愛大善的使然。李利娟說,自己受爺爺和母親的影響很大。
李利娟的爺爺李子榮在武安市是一位名醫,也是一位大善人。一些患者付不起藥費,老人照樣給看病抓藥且分文不收,甚至還把家里的糧食和錢財常常分給病人充饑救急。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李老爺子去世后,在那個貧窮和特殊的年代,居然收到了380個花圈和500多個挽幛,十里八鄉趕來了幾千人為老人送葬。老人臥病在床奄奄一息時,突然想吃肉。當時家里已經快揭不開鍋了,哪里還有錢買肉。李利娟的母親悄悄躲到廚房里,拿起剪刀從自己大腿上剜下一塊肉,和上紅薯面,給公公做了一碗肉末湯。“這不是傳說,也不是編故事,我媽媽的腿上如今還留著疤痕,全村人都知道這件事兒,我媽媽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孝子。”
如今,李利娟的母親已經84歲高齡,她總是教導女兒,為人要孝要善。老人不但從精神上支持李利娟的善行,自己還先后幫助女兒養了10個孤兒。
在家庭的熏陶下,李利娟的子女們也都個個善良懂事。5個出嫁的女兒在談對象時,都給男方提出了一個共同的要求:必須答應我帶著一個弟弟或妹妹出嫁以幫助媽媽減輕負擔,必須答應我今后常;貋韼蛬寢屨疹櫟艿苊妹脗。李利娟不同意孩子們這樣,她說:“只要你們能夠找到幸福,只要對方真正的愛你們,媽媽就很高興了!”
希望建立“愛心村”
享受公助待遇
李利娟一直希望能建一所民辦性質但可以享受公助待遇的“愛心村”,讓每個孩子和公辦福利院的孩子一樣享受國家照顧,同時還能擁有家的溫暖。她說:“我們不叫孤兒院,那樣會讓孩子們時刻感到自己是沒爹沒媽的孩子,他們還會被歧視。我要建的是一個‘愛心村’,我是所有孩子的媽媽。”
如今,李利娟和孩子們的生活來源主要靠社會捐助,武安市民政部門正陸續給孩子們上“五保”或低保,以緩解經濟上的壓力。李利娟表示,由于大多數孩子被遺棄時都患有疾病,因此看病的費用也是一筆很大開支,目前有11個孩子需要手術,其中3個是唇腭裂、3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4個腦癱腦積水,還有一個孩子患有眼角膜軟化癥。
采訪結束時,李利娟請記者幫一個忙。去年20歲的兒子李東和李濤去石家莊學廚師時,為了補貼家用,偷偷跑到贊皇縣胡家莊一個鐵礦打工,兩個人干了半年多,礦上欠他倆6萬元工資一分沒給。5月5日,李利娟和倆孩子跑到贊皇縣,但礦上以效益不好沒錢為由還是拖著沒給,她說:“我急需這筆錢給家里的孩子看病,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幫幫我,討回小東和小濤的血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