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凱勒,25歲,美國人,現在河海大學學漢語。對噴漆藝術很感興趣的他從今年4月底起在大學校園擺攤,專門為自行車噴漆;ㄙM30元,就能給自行車換一身色彩鮮艷、圖案別致的“新裝”,如果是他的微博好友,還可以便宜10元。何凱勒的創意受到許多大學生追捧,一時生意還不錯。昨天,記者在南京大學漢口路門見到了傳說中的“噴車老外何凱勒”。
他在美國就常給T恤噴繪
昨天下午,揚子晚報記者找到了何凱勒的微博,隨后便著手開始聯系。何凱勒告訴記者,他下午有事,而且表演噴漆需要一輛自行車,可是現在沒有自行車。隨后,揚子晚報記者找到了一輛自行車,對方才同意見面。昨天下午4點,在南京大學校園內,揚子晚報記者見到了何凱勒。
何凱勒,今年25歲,來自美國俄勒岡州尤金市。他自稱是一位街頭藝術家,4年前開始喜歡上了噴繪藝術,在美國經常給T恤噴繪,也經常在墻上涂鴉。何凱勒告訴揚子晚報記者,他父親是一名商人,大學畢業后自己也可以進入一家公司,但是總覺得這樣的生活太枯燥,他自己還沒有準備好,因此就來到中國留學。他去過很多地方,比如西安、上海、深圳等,如今在南京河海大學學漢語。何凱勒漢語不是很好,可他在南外教過英語。
噴好一輛車需要1小時
揚子晚報記者將自行車停好,何凱勒告訴記者,第一步是將自行車擦干凈,擦完以后,何凱勒打開書包,從里面拿出了一個箱子,記者看到,箱子里面是形形色色的罐裝瓶子,有各種顏色,大約十幾瓶。何凱勒稱,這些瓶子里面裝的就是顏料。一般噴繪至少要選兩種顏色,一種是底色,一種是裝飾色。記者選擇了一黑一白。隨后,他又拿出一疊大約十幾張的圖案,讓記者選擇,這些圖案會被噴到車子上。
隨后,何凱勒晃晃手中的一罐白色噴漆往自行車上噴灑。不一會,記者的這輛橙色自行車就變成了白色。何凱勒說,一般自行車上有橫杠的車比較容易噴,因為圖案會直接出現在這條橫杠上,比較顯眼。但是,記者帶來的自行車是一輛女式自行車,中間是彎曲的,因此,難度較大。“沒關系,我可以搞定。”何凱勒笑著說。
何凱勒晃了晃手中的黑色噴漆,把記者事先選擇好的圖案拿在手上。他告訴記者,其實很簡單,圖案都是鏤空的,只要將圖案蒙在車架上,再用噴漆這么一噴,顏色就會自動附著在車架上,形成圖案,非常好看。何凱勒告訴記者,可不要小看這十幾張圖案紙,全是他自己剪的,噴漆則要簡單許多,淘寶網上就能買到。何凱勒稱,在中國買只要4元一瓶,在美國則要十幾美元,在自己的家中還有二十多罐噴漆。一個多小時后,“作品”完成了。
擺攤噴漆的初衷是“防盜”
經過何凱勒的妙手,記者一輛橙色的自行車變成了一只黑白條紋相間的“斑馬”,非常有個性。“以后這輛自行車就叫斑馬了”,記者開玩笑稱。何凱勒告訴記者,他的每個噴繪都有主題。“旁邊的這輛車主題就是星星。”何凱勒稱,他還給朋友的自行車也做了一番手腳,主題則是海洋。
談到為何想起來會給自行車噴繪。何凱勒告訴揚子晚報記者,他一年半前來到中國,第一輛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但是不小心被偷了。何凱勒感到很迷茫,他在家附近找了好幾圈都沒能找到自己的自行車。這次丟車讓何凱勒想到,如果能讓自己的車變得比較好辨認,那就會比較容易發現。因此,他想到了給自行車噴繪。何凱勒住在漢口路附近,經常擺攤的學校除了河海大學,還有南京大學和南京師范大學。
不指望賺錢主要是興趣
來到中國的這一年半時間,何凱勒學會了使用微博,并在微博上為自己的自行車噴繪作宣傳。何凱勒說,他并不指望靠擺攤噴漆賺錢,這么做主要是出于興趣,以及推銷自己。雖然定價是30元,但是只要是微博好友就可以便宜10元。在記者的自行車即將結束噴繪之時,何凱勒又接到了一筆生意,一位東南大學的老師希望何凱勒給自己的自行車噴繪。
還沒人阻止過自己噴漆
何凱勒說,他經常在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噴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說“不準”。南京大學方面也表示,這種行為并未對學校公共財產和教學秩序產生影響,也沒有影響學生的日常生活,因此目前為止都沒有問題,不會考慮取締。
“用噴漆直接噴會有害嗎?”旁邊一位南大的學生提出了疑問。“不會。”何凱勒稱,雖然沒有權威部門的意見,但是他知道只要不是長時間地接觸噴漆的氣味,對噴漆人自己的身體應該是無害的。另外,其實他自己不是每天都噴繪,因此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應該不大。何凱勒表示,自己購買的噴漆是屬于即干型的,對騎車人也不會有什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