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社會萬象 >

英國推行中式教學法 中國式教學將取代因材施教

來源:小編整理2025-05-20 12:00作者:lzq

鏈接

英國的教育改革之路

英國學校目前的教學方式,與上世紀60年代進行的一場教育改革有關。

1965年至1975年,英國中學教育出現一場“教育大革命”:在全英國普及綜合學校。綜合學校的宗旨是:為所有兒童提供教育機會,而不是采用此前的中學入學考試、在11或12歲時就把兒童分為有前途和沒前途的兩種人。

1965年,工黨政府開始推廣綜合學校。到1975年,在英格蘭,90%的中學均為綜合學校;在蘇格蘭和威爾士,幾乎所有中學都是綜合中學。

英國推行中式教學法 中國式教學將取代因材施教

按照綜合教育的理念,受教育者無論能力水平高低,無論社會階層,無論貧富,無論信仰和種族,均應享受平等的教育機會。在這種理念下,英國大多數綜合學校采用一種包含個人選擇的統一教學大綱,即教學大綱可以兼容個人選擇,而非強制個人去適應固定教學大綱。

議論仍存

批評人士仍對中式教育存疑

在《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紀錄片中,5位中國老師來到漢普郡的博亨特中學,開辦“中國學校”。在4周內給50名英國中學生上課,然后,讓“中國學校”的學生與“英國學校”的同齡學生一起考試。最終,中國實驗班學生的分數比英國班學生高出10%。

英國教育部推廣中式教學,并不意味著中式教學法在英國得到認可。仍有批評人士認為,這種激進的教學方式只注重讓學生掌握計算公式和方法,卻沒有教給他們如何把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不利于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理解。

英國推行中式教學法 中國式教學將取代因材施教

事實上,即使是長期親身實踐中式教育的中國教師,態度上也較為謹慎。BBC紀錄片的主角之一、中國教師楊軍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式教學確實更傾向于死記硬背,動手能力差。相對來說,中國學生確實缺少一些創造力。英國學生則個人主義非常嚴重,集體主義精神太差,哪怕是地上的一張紙,如果不是自己掉的都不愿撿起。楊軍也表示,如果自己現在回到學校教書,可能會在兩種方式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英國算術基金會負責人邁克·埃利科克說:“孩子們當然需要掌握數學基本思想,這樣他們才能在此基礎上感受到自信。但他們不用通過練習和重復來實現這一點。事實上,這是建立‘數字感’并用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好的數學教學方法就是正確實現這種平衡。”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盡管英國此番決定引進中式教育,但并不意味著中式教育法“戰勝”了英式教育法。英國此次引進中式教育法,只是作為對原有教育模式的一種補充,而非徹底拋棄原有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增加其教學的多樣性,以集中獲得兩種教育模式的優勢。但從根本上來說,中式教育法無法完全取代英國原有的教育模式,因為兩國的文化背景、家庭環境、社會背景等方面有太多不同。

儲朝暉說,兩種教育方法的區別就在于,英國老師更加注重課堂上跟學生的互動,而中式教學主要目標就是要

英國推行中式教學法 中國式教學將取代因材施教

把知識點教給學生,因此這種單向的教學模式,可能會幫助學生更扎實地掌握知識點。

儲朝暉表示,就中國而言,我們也應借此機會考慮增加自身的教學模式多樣性,而不是盲目地認為中式教育就一定比英式的好。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