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牛奶與橘子同食:剛喝完牛奶就吃橘子,牛奶中的蛋白質就會先與橘子中的果酸和維生素c相遇而凝固成塊,影響消化吸收,而且還會使人發生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
(10)酒與胡蘿卜同食:最近,美國食品專家告誡人們:酒與胡蘿卜同食是很危險的。專家指出,因為胡蘿卜中豐富的β胡蘿卜素與酒精一同進入人體,就會在肝臟中產生毒素,從而引起肝病。特別是在飲用胡蘿卜汁后不要馬上去飲酒。
(11)白酒與汽水同飲:因為白酒、汽水同飲后會很快使酒精在全身揮發,并生產大量的二氧化碳,對胃、腸、肝、腎等器官有嚴重危害,對心腦血管也有損害。
(12)吃肉時喝茶:有的人在吃肉食、海味等高蛋白食物后,不久就喝茶,以為能幫助消化。殊不知,茶葉中的大量鞣酸與蛋白質結合,會生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使腸蠕動減慢,從而延長糞便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既容易形成便秘,又增加有毒和致癌物質被人體吸收的可能性。
營養師提醒:在外就餐的八項注意!
隨著收入的增加,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發生變化,在外就餐的機會也越來越多。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發現,我國15歲及以上的居民中有15%的人每天至少有一次在外就餐,26%的城市居民每天在外就餐。
經常在外就餐會增加脂肪和鹽的攝入。調查研究顯示,在外就餐時,脂類的攝入比在家就餐時增加,而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總能量的比例降低。餐館就餐者能量攝入和能量密度(食物能量/食物重量)均顯著高于在家就餐者,也就是說經常在外就餐將攝入更多的膳食能量。在外就餐頻率越高,身體脂肪含量越高。在外就餐引起的飲食模式變化是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增加的因素之一。所以,要控制在外就餐的頻度,盡量回家就餐。
(1)選擇干凈、衛生的就餐場所;
(2)點菜時要注意食物多樣,葷素搭配;
(3)不要為了擺排場、講面子點大量的菜肴,做到適可而止;
(4)盡量選擇用蒸、燉、煮等方法烹調的菜肴,盡量避免煎炸食品和高脂肪菜肴,以免攝入過多的油脂;
(5)在進餐時多吃蔬菜和豆制品,肉類菜肴要適量;
(6)食量要適度,特別是吃自助餐時,更應該做到食不過量;
(7)選擇清淡的飲料,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8)控制酒的消費,喝酒應限量。
餐飲單位和集體食堂應注意供應少油、少鹽和營養豐富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