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歷史 >

李商隱的名詩 李商隱的故事

來源:小編整理2024-04-15 17:32作者:林毅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李商隱的名詩

《晚晴》是李商隱筆下的一首著名五言律詩,該詩描繪的是雨過天晴以后整個世界明朗清凈以及生機勃勃的景象,傳達了詩人發自內心的欣喜以及樂觀開懷的胸襟,是詩人初到桂林當幕僚時心情明媚的典型作品。

晚晴 李商隱

晚晴 李商隱

詩文大意為,獨自一人深居簡出地過著簡單清凈的生活,俯瞰著城門之外的曲城,春天已經過去,如今夏日里甚是清朗。青草盡受過雨水的浸淹過后,終于等到了天空的憐愛,開始放晴了。我自己登上高高的樓閣,借著欄桿眺望遠處,天高地闊,而落日的余暉柔和地斜斜地照進窗戶。南方鳥兒的小巢應經被陽光曬干了,而它們自己也再一次恢復了輕盈的體態。

李商隱在創作這首詩時,因為之前身陷牛李黨派的斗爭中飽受排擠與屈辱,在官場上的形式極度不利,于是離開長安,接受邀請來到桂林當幕僚,這個階段是他在離開政治斗爭的漩渦后初次感受到別人的信任以及生活的溫暖,于是在精神上得到了一定的釋放,心態逐漸轉好,遂作了這首《晚晴》。

不得不說,這是一首隱含寓托的詩,這首詩的寫法更加接近于有意與無意兩者之中的“興”,李商隱在最初創作時或許本無此意,不過只是在登高望遠之時觸景生情,于是詩意大發作下此詩而已。然而情景結合,詩人將那一瞬間的獨有體會寓于眼所能見的風景之中,因此顯得渾然天成,不露痕跡。

李商隱的故事

李商隱曾經表示自己與唐朝的圣上是同宗的親緣關系,然而經過考證也已經確認了他的確是唐朝皇室的遠房親戚,但是由于沒有具體的歷史文獻來說明,而兩者之間的關系應該已經是相當遠的距離,因此盡管李商隱在作品中多次闡述這一點實際上也并沒有給他帶來絲毫實真實利益。

李商隱 畫像

李商隱 畫像

而李商隱一戶人家中有三名進士,其中第一位考中進士的是李商隱的爺爺李叔洪,十九歲的時候一舉中第,于安陽任官,即安陽君,二十九歲去世,為官十年,歷史上關于他的記載很少。

關于李商隱的傳說,在后人的史料筆記中能找到不少。其中在宋朝的史料記載中,稱年長的白居易晚年十分賞識李商隱,很愛讀他的詩,有一次甚至開玩笑表示死了以后希望可以投胎成為李商隱的兒子。李商隱的大兒子出生以后,李商隱真的給他取名叫做白老,結果這個兒子甚是愚蠢,等到小兒子出生以后,十分聰明伶俐,大家都笑稱就算是白居易投胎到李家,也肯定是小兒子。

北宋年間還有一個“西昆體”詩派,由楊億等幾個人相互唱和詩歌,以繼承李商隱的詩風得而出名。當時的社會上有一位專門裝扮成李商隱的表演人,整日穿著殘破不堪的衣衫,對著別人說是楊億硬生生撕爛了他的衣服,從而引得眾人大笑。因此后來有一種說法聲稱西昆派對于李商隱詩歌的繼承是生吞活剝的表現。

代贈 李商隱

《代贈》是由詩人李商隱站在女性的角度上所作的一首詩,代贈表示代擬的送人之物,他在此詩中寫出了婦人在與親人離別后的相思與愁緒,語言文字風華優美,動人婉轉,極有情致。

代贈 李商隱

代贈 李商隱

此詩描寫的是一位女子在思念情人時的表現:黃昏來臨,一名住在高樓中的婦人原本百無聊賴,卻在此時突然思念起情人來。她的思念越想越激烈,于是便愈發渴望與愛人相見,甚至很不得心愛之人能夠立刻就出現自己眼前。于是這位婦人越是這樣想,就越是不能控制自己,竟難以忍耐自己焦灼的思念之情,忍不住急切地想要走到樓邊去四處張望,看一看自己想見的人是不是正好來了。

可是才走到一半,婦人又突然意識到他又不知道自己對他的思念,不用看就知道他定然是不會來的,而且就算知道了自己在想著他也不可能就這樣飛快地來到面前。于是這位婦人只好作罷返回樓中,她這種反反復復欲見還休的表現,加上她內心難以言明的糾結,使她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走也不是、停也不是。就在李商隱的寥寥幾行文字中,我們仿佛能夠看到這樣一位坐立難安的婦人就展現在眼前。

詩人在此詩中,用芭蕉與丁香作為拖載物來喻指該女子的思愁,將抽象的思念之情變得具象、可視了。詩句的意境無比美好,將“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徘徊景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妙不可言。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