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歷史 >

杜甫八陣圖緬懷諸葛亮 杜甫是什么職務

來源:小編整理2023-12-20 13:57作者:林毅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八陣圖 杜甫

《八陣圖》是唐朝大歷元年,杜甫在到達夔州之后,所創作的一首緬懷諸葛亮的詩。杜甫的作品中寫諸葛亮的詩文不少,甚至有二十多首都有所提及,可見他對孔明先生的傾心與仰慕之情,這樣真摯的崇敬,在唐朝詩人中再找不到第二個。

杜甫 八陣圖

杜甫 八陣圖

據悉八陣圖是用來操練軍隊的圖形陣,當時夔州武侯廟江邊有一處八陣圖,傳聞是諸葛亮在三國年間為了排兵布陣所作,而向來敬仰諸葛亮的杜甫便以此為題抒發情感了。此詩的前兩句中詩人贊頌了諸葛亮在為國效力時所創下的豐功偉績,尤其強調了他超高的軍事才干。而后面兩句中,詩人對于劉備吞吳失利,從而使諸葛亮統一中原的宏圖壯志未能實現,表達了強烈的痛惜。全詩的尾句與開頭照應,二三兩句相呼應,在詩文內容上,不僅緬古,也抒發了情懷,情中有意,言外有語,其風格在絕句中獨樹一幟。

該詩的譯文大意表達的是,三國年間三足鼎立,其中要數諸葛亮的功勞建樹最為顯著。由其所創的八陣圖更是揚名天下,名垂千年。哪怕江河湖海再如何肆意沖刷,岸邊的礁石都依然穩穩如故,未曾發生變動。而諸葛亮抱憾終身,至死都未能達成滿懷的宏圖壯志,要歸咎于劉備欲吞吳而未成的失策。

這首詩在寫法上,前兩句對仗工整,八陣對三分,自然妥當;結構上,前兩句開門見山,后兩句點名主題,更進一步贊頌孔明功績,最后的憑吊更是提升作者感情,給人一種余恨未盡之感。

蜀相 杜甫

蜀相是杜甫搬入成都草堂居住之后,于第二年在武侯祠游歷時的一首詠史懷古詩,假借舊時的古建筑,表達了對于諸葛亮雄才大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感嘆,同時也對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痛惋之情。全詩既寫出了尊蜀為正的觀念,也含有懷才不遇的感慨以及借景思人的情懷。

杜甫 蜀相

杜甫 蜀相

蜀相這首七言詩,工整密湊,婉轉曲折,前兩聯寫景,十分灑脫大氣;后兩聯敘述,談事論人,陰郁重重。全詩由景及人,由起初的前瞻到尾句的回顧,感慨緬懷至淚沾滿襟,抑揚頓挫,豪邁又迂回,層層疊疊,意蘊悠長。我們在通讀詩歌時能夠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所懷、所感是何其悲壯與沉郁,極具震撼人心之力。

全詩的意思大概如此:成都城外遍布著蒼松翠柏,要到哪里去尋找孔明的祠堂?綠草與庭階相映襯,盡顯春色盎然;層層葉里透露著黃鸝的歌聲。劉備三顧茅廬,最終請出臥龍先生為其出謀劃策共商天下事,孔明先生連續兩朝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代名相,滿懷的壯志未酬便先亡故了。自古以來,英雄同哀,我就在此地緬懷孔明先生,忍不住淚流滿面,濕了衣襟。

杜甫的這首蜀相,以問答展開,情感起伏,抒發了詩人對孔明先生才德兼備的佩服以及對壯志未酬的惋惜,融情、景于一,既含史評,又喻現實,幾乎是世代所有贊頌諸葛亮詩文中的絕唱。

杜甫是什么職務

?杜甫在他四十五歲之前一直沒有正式的擔任什么官職,雖然他的目標從一開始便是擔任官職從此為君王解憂惑,為百姓謀福利的偉大抱負,但是觀其一生,杜甫卻沒有實現這一抱負,甚是可惜,一代人才卻這樣流落街頭。

杜甫畫像

杜甫畫像

杜甫在他二十三歲的時候參加了一場科舉考試,但是卻因新人便顯出如此抱負,威脅到了當時的考官,恐其得勢,便將其落選,但這并不妨礙杜甫身懷理想。

在他三十五歲的時候杜甫聽聞長安招賢納士,便進京赴考,但依舊被當時的考官破壞入選機會,當時一同考試的人均未入選。而后有幸作“大禮賦”得唐玄宗賞識,但卻沒有下文,遂杜甫客居長安十年,期間屢次獻文以求得賞識,均未果。

在杜甫四十五歲的時候,安史之亂爆發,心系國難的杜甫安置好家人便投奔前線,但被叛軍控制在長安,后得以冒險逃出,為唐肅宗任命為左拾遺的職位,杜甫此時才算是真正的當上官員為國效命。后因得罪唐肅宗得到審訊。

同年,長安得以收復,杜甫仍為左拾遺,而因朝中兩大勢力斗爭杜甫被誣陷,因而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赴任途中辭官而去。

后逃至蜀中,得好友嚴武相助,暫且安生,且嚴武推薦其為成都劍南節度府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但杜甫因不習慣幕府生活而辭去,而后便再無擔任何官職。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