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小編整理關于"人肉入藥:揭歐洲驚悚“尸療”史【圖】"的網絡資料,下面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閱讀下面文章。
17世紀的英國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曾在一首詩的結尾這樣寫道:“女人……縱有柔情蜜意,縱有智力,她們也早是魔幻的木乃伊。”
網絡配圖
這句話引發了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的英語講師露易絲·諾布爾(Louise Noble)的疑問: 柔情蜜意和智力,這沒問題,但木乃伊是什么意思呢?諾布爾取得了驚人發現: “木乃伊”一詞在歐洲近代早期文學作品中反復出現,是因為木乃伊以及其他人體遺骸在當時是常見的藥物成分。尸體有可能經過防腐保存,例如木乃伊;也有可能在新鮮時就被拿來使用。簡而言之,歐洲不久前還有人吃人的現象。
“‘吃不吃人’ 根本不是問題,問題是 ‘吃哪塊’”
諾布爾的新書《早期現代英國文學與文化中的食人醫療》,與英國杜倫大學理查德·薩格(RichardSugg)的《木乃伊、食人族和吸血鬼:從文藝復興到維多利亞時代的尸體入藥史》,揭露了在幾百年間許多歐洲人經常性地進食含有人骨、人血或脂肪的藥劑,連皇室、神職人員,甚至科學家都未能免俗。這種做法在16至17世紀達到頂峰,上到頭疼下至癲癇,都被納入過治療范圍。在新開發的美洲大陸,食人被斥為野蠻的標志,但吃人治病的做法在歐洲卻幾乎聽不到反對的聲音。埃及古墓中的木乃伊被盜,愛爾蘭墓地中的頭骨失蹤,掘墓人把遺體挖出來、器官拿去售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