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內戰時期,國民黨采取了依靠強大的軍事優勢,對共產黨采取軍事“圍剿”,以此達到徹底消滅共產黨的戰略目的。張學良在1936年就明確地、不止一次地提醒國民黨戰略的制定者蔣介石:國共不該內戰。張學良何以作出如此明確并在此后被歷史證明了的判斷?因為他清楚地看到了任何戰略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見的手,這只手在暗中操縱著戰略的制定和實施過程,這就是“中心思想”。
張學良直言:國民黨“打不過共產黨的原因,也就是沒有中心思想”。他分析說,國民黨雖然一直高唱信仰三民主義,也向他的黨員采取各種方法灌輸,但“信仰是從內心發出來的,屬于自個兒的……信仰不是旁人給你加上的。”只靠硬性灌輸是不能使黨員樹立起信仰的。“那三民主義,真正的三民主義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可以說多數人不知道。背總理遺囑,就在那兒背,他的真正徹底的意思在什么地方?誰也沒有深刻地研究。”
張學良說:國民黨沒有“中心思想”,黨首蔣介石也一樣。“他的中心思想就是我,就是他自己……他就是唯我的利益獨尊。”共產黨與國民黨正好相反,共產黨“完全是黨的主義,守著黨”,“共產黨有目的,他相信共產主義,所以他能成功。”“甚至于每一個兵,完全是一個思想——共產主義,這是第一樣;二一樣,他們經歷了萬里長征,剩下的這些人,可以說都是精華呀。也不光是他的官,他的兵也是這樣子。
1935年,張學良出席了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和五屆一中全會。這期間,他對南京政府和國民黨政治、高官素質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開始時我對國民政府有好感。我到南京后,大失所望……國民政府內部只有四個字:爭權奪利。他們都不是為了國家。”國民黨中央開會“亂七八糟,蔣介石講話新名詞很多,但空洞得很”。“那時候蔣先生講話,最愛說三個詞:死干、硬干、快干。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是千古鐵律。張學良對國民黨內戰前途的預判基于對這一鐵律的認知,后來國民黨失敗的事實又一次驗證了這一鐵律的千真萬確。蔣介石只用奴才不用人才,而且熱衷于玩權術,導致軍心動搖,這也是國民黨軍事失敗的重要原因。
孔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一國之王,一軍之帥,如果帶頭走正道,誰敢不走正道!如果國王和軍隊統帥走邪道、玩權術,那自然是“國將不國”、軍不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