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君,你悠著點
接下來白起的率領秦軍繼續東進,韓國的領土不斷縮小,其中有一座軍事重鎮在韓國的西部,不過在白起的攻勢下,這座軍事重鎮已經和韓國斷絕了交通,韓國只有把這座城交給秦國,但是城內的守將不愿意,一琢磨,反正祖國不要我們了,比起投降秦國,不如把城獻給趙國,趙王也相當滴猶豫啊,城雖然有了,但是怎么看怎么像韓國在禍禍我們啊,這城秦國是肯定要來搶的,到時候帶兵的是白起的話,那可真就嚇死寡人了。于是趙王多次召開最高軍事會議,最后還是決定收下這座城,而這座城就是上黨。
守上黨的韓國將領叫做馮亭,因為獻城,他被趙王封了個華陽侯,城就這樣被趙國給收下了,但是秦國的軍隊肯定要出發了,趙王派廉頗在上黨的西南方,一個叫做長平的地方備戰。趙王一看,還好,秦國派出帶兵的是王龁,王龁也是一員名將啊,不過呢,同時代白起的光芒太耀眼了,王龁就稍微有那么一點缺乏存在感。趙王也知道秦國不好惹,但是自己手下也有名將啊,這人就是廉頗,廉頗雖然攻擊上和白起有差距,但是防守完全不遜色。廉頗初戰不利之后,想要避過秦軍的鋒芒,于是就堅守不出,王龁用盡了手段,也沒能讓廉頗出戰,兩軍就這樣死耗著。這場戰爭,秦國和趙國都發動了舉國之力,秦國距離長平路途遙遠,補給上困難;但是趙國國力不如秦國,戰爭陷入僵持之后,趙國消耗也相當巨大,趙王覺得廉頗這樣耗下去也不是辦法,正好秦國用了反間計,讓趙國換下了廉頗,換上了趙括君。
怎么就給賜死了呢
白起除了殲滅戰之外,還有另一種超越時代的戰略思想,那就是乘勝追擊,白起認為應該趁趙軍大敗的時候,迅速進擊到邯鄲,滅亡趙國,這時魏國的信陵君上演了一出竊符救趙的大戲,又派出蘇秦的弟弟蘇代做說客,到秦國去賄賂當時的丞相范雎,范雎當然是不想白起超過他,于是說服秦王退兵,讓韓趙兩國割地了事。
秦國的擴張腳步是不會停下來滴,趙國也不愿意被秦國吞并,和東邊的齊國結成聯盟,尋求支援,還拒絕向秦國割地。昭襄王一看,還是得打,這時候白起正好生病了,于是秦王派出王陵,可憐的王陵就只在史書上露了這一次臉,因為攻克趙國不力,他被秦王給免職了,本來秦王是想讓白起帶兵的,之前的替補已經下場了,現在該主力上場了,但是白起告訴秦王秦國有諸多不利條件,現在并不是攻趙的好時機,但秦王不聽,由王龁代替他繼續攻打趙國。王龁這倒霉孩子,給遇上了信陵君和春申君率領的魏楚幾十萬聯軍,秦軍大敗。杜郵是咸陽城十余里外的一個驛站,白起因為屢次違逆秦王的意愿,被秦王貶到偏遠的陰密去當一個普通士兵,在白起經過杜郵的時候,秦王派人帶給白起一把劍,讓他自行了斷,這時候的白起,有人說他大概是55歲左右,有人說他快要71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