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于是非?犊匕炎约旱能婈牻唤o韓世忠,要韓世忠在前面開路。趙構復辟成功,認為多虧張俊提供了這八千軍馬,張俊功勞最大,出力最多,“嘉勞久之”,拜其為鎮西軍節度使、御前右軍都統制,想想覺得不足以表示自己的謝意,又擢升為浙東制置使。剛升浙東制置使那陣子,張俊的內心的確樂開了花?墒,正是這個浙東制置使的位子差點要了他的老命。金軍第四次入侵,分兵深入,渡江攻浙,嚇得趙構出海逃生,留下負責浙東戰事的張俊拒敵。哎喲哎,我的親娘,這不是要我做替死鬼嗎?!張俊敢怒不敢言,豎著耳朵聽趙構的吩咐。趙構說:“國家沒有你,則誰先倡導忠義?
我沒有你,則前功俱廢。希望你能力殲滅敵兵,一戰成功,加封王爵。”這番話可謂推心置腹,一般的武夫,立馬會被收買,即便暴尸街頭,也心甘情愿。張俊不。
當年除夕,金軍兵至明州城下,張俊命部下楊沂中、田師中、趙密拼死力戰,自己金蟬脫殼,往臺州而去。明州一戰,死于戰火中的居民占了十分之七八。這樣一場戰爭,張俊竟好意思向趙構請功,自吹自擂,大肆宣揚,說自己殲敵無數,空前勝利。
因為吹得太逼真了,竟然騙過了當朝史官,被選入了“南渡中興十三功”中。張俊也由此升為兩浙西路、江南東路制置使,除了劉光世、韓世忠的軍隊之外,其余軍隊全部接受他的節度。該年度六月,趙構又改御前五軍為神武軍,張俊本軍為神武右軍都統制,除檢校少保、定江昭慶軍節度使。也是這一年,張俊一軍在軍事史上大放異彩——因為趙構將已經獨立成軍的岳飛岳家軍劃到了張俊的屬下。時逢亂世,許多亂軍亂匪叛亂為盜,割據稱王,其中有孔彥舟據武陵;張用據襄漢;李成更是據江、淮、湖湘十余州,連兵數萬,有席卷東南意,張俊改任江、淮路招討使。岳飛為其麾下先鋒,連番力戰,將群盜悉數蕩平。趙構認為,這些功勞全在于張俊指揮有方,張俊由此功高蓋世,拜太尉。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十月,金軍和劉豫分道入侵,南宋舉朝震恐,很多人主張跑路,避敵鋒芒。對這種逃跑主義,張俊表現得非常不屑,他大聲疾呼道:“往哪兒跑?往哪兒跑?現在只能進,不能退,我當聚天下兵守平江。”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敵人真正來了,張俊卻聲稱自己騎馬摔傷了手臂,不能上陣作戰,也無法到軍事指揮部指揮作戰了。所幸韓世忠在大儀鎮和金軍連番廝殺,朝廷這才化險為夷。紹興五年,張俊將同樣的情節又演了一遍。這一次,金軍并不參與作戰,只是偽齊的單方面入侵,張俊依然被嚇得屁滾尿流,他和劉光世一道,一個退回太平州(今安徽當涂),一個逃到泗上,十足窩囊廢。氣得趙構直跳腳,聲嘶力竭地叫道:“若有一人渡江,即斬以徇!”于是張俊派出張宗顏、王瑋、田師中,劉光世則派出王德,協同楊沂中在藕塘展開血戰,才將偽齊軍隊趕跑。
趙構這才松了口氣。鑒于張俊長期賣陣脫逃的劣跡,趙構曾打算解除他的兵權。但張浚在調整劉光世一軍時,玩出了火,酈瓊裹脅十余萬軍民集體投奔偽齊,趙構也因此暫時停止了對張俊的處理。宋、金簽訂了“紹興第一次和議”,接替張浚相位的趙鼎秉承了張浚的想法,準備將張俊的兵權回收朝廷。副相王庶對此舉雙手贊成,他和趙鼎訂下了一個解兵方案:借視師江淮之機,逐步調離分開張俊的諸部,最終將他架空,再動手。張俊作戰雖然怯懦,卻狡猾陰詐,很快嗅出了朝廷解兵的味道。王庶剛將他的部將張宗顏部移駐廬州,他就覺察到了王庶的想法,他設宴招待王庶屬下的錢糧官劉時,對劉時說:“麻煩你向王庶遞個話,他搞這種小動作瞞得過別人瞞不過我,朝中大事還不到他說了算的地步,他那個位置恐怕坐不了幾天,照顧好他自己就行,別多管閑事。”
王庶雖是文人,上馬打仗的次數還要比張俊多,哪里會被張俊的恫嚇嚇到?他不妥協,不退讓,對劉時說:“你回去告訴張俊,不管我在這個位子坐多少天,只要坐一天就要盡一天的責。”將相之間弩張劍拔,一觸即發。不過這場收兵權行動卻因為金人渝盟、舉兵南下而不了了之。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一月,宋金簽訂了第二份和約書,史稱“紹興第二次和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