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歷史 >

為什么簽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廣州灣租界條約的歷史背景

來源:小編整理2023-12-20 13:57作者:chenliang

廣州灣租界條約

從1898年3月6日到7月1日,不到100天的時間里,德、俄、英、法四國就攫取了中國從北到南五處重要海灣港口——旅大、威海衛、膠州灣、九龍、廣洲灣,建立租借地。在有關條約中,雖然規定租借地“自主之權,仍全歸中國”,但同時又規定,租借期內,中國不得治理,由租借國治理,這就在事實上把主權出賣給列強,而且列強不付分文租金。這些租借地在帝國主義侵華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帝國主義確立、保持和強化在華勢力范圍的軍事基地,又是他們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等全面侵略的新據點,實際上是帝國主義割據中國領土進行直接統治的殖民地。

與搶占租借地同時,列強還公開在中國劃分各自的勢力范圍。劃分勢力范圍由法國開始。1897年3月法國強迫清政府同意“永不將海南島讓與任何他國”,這就意味著海南島是法國的勢力范圍。這個辦法很快為其他帝國主義所仿效。1898年2月清政府與英國互換照會,不將長江沿岸各省“讓與他國”。4月,清政府又與法國互換照會,不將越南鄰近各省即云南、廣東、廣西“讓與他國”。英國又要求不將云南、廣東“讓與他國”。日本看到德國據有山東,便要求清政府不將臺灣對岸的福建“讓與他國”。英、德和英、俄還分別簽訂協議,實際上承認山東是德國勢力范圍,長城以北是俄國勢力范圍,長江流域是英國勢力范圍。

這時候美國正在與西班牙爭奪菲律賓,顧不上參加對華勢力范圍和租借地的爭奪。但是它表示既不放棄菲律賓,也不放棄中國。1899年9月、11月,美國先后向英、德、俄三國和法、日、意三國提出所謂在華“門戶開放”的政策,表示美國承認各國在華的租借地和勢力范圍以及所取得的路礦權利,但要求各國對美國貨物開放權利,不實行差別待遇。1900年3月,美國宣布它的主張為各國所接受。這表明各國在中國的爭奪在“門戶開放”的政策下聯合起來了。“門戶開放”政策實際上是帝國主義侵略、宰割中國的一種同盟。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