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華僑社會
鄭和時代建立的南洋華僑社會,具有下列幾項基本表征:
它從事中國貨(絲綢、瓷器、茶葉、生姜和蔬菜等)的經營,而這正是鄭和艦隊攜帶或販運的主要貨物。這種雜貨市場就是唐人街經濟的主體。
他在福建長樂等待東北季風時,曾經遭遇一位要飯的老嫗,背影酷似他的母親,他下令收養這位素不相識的老丐,為她打造一座云南樣式的木樓,供養她的衣食。這座風格奇特的木樓叫做“夢母樓”,直到20世紀上半葉還矗立于長樂縣境內,像一座木質的紀念碑,訴說著一個兒子對母親的長達500年的思念。
但鄭和戀母情結的主要投射對象并非無名老嫗,而是海神媽祖。此前,媽祖只是一位地方小神,主管福建東部沿海漁民的局部信仰。鄭和擴大了她的權能及其接受崇拜的區域。她不僅是鄭和艦隊的保護神,而且成為整個海外華僑社會的最高神祗。
鄭和在沿海各地打造了多座規模宏大的媽祖廟,并且請懇請皇帝朱棣敕封她為“天妃”,把它提升為國家級神祗。至此,媽祖作為唯一的海洋女神,填補了中國神譜的最后空缺。她是鄭和的精神母親,不倦地庇佑著這個畢生漂泊的男人。
貿易市場、民族符碼、國家信仰和媽祖崇拜,這是支撐唐人街的四大支柱,也是唐人街文化的最大秘密。
但由于海盜猖獗,明帝國開始實施海禁,皇帝被迫放棄了朝貢貿易,同時也嚴禁民間的跨國自由貿易。鄭和的寶船艦船被拖回,逐漸成為一堆歷史的破爛。朝廷還規定建造雙桅以上的船只即犯死罪,并準許沿?偠酱輾羞h洋航行的船只,逮捕駕船下海的商人。在文官集團的聲討下,鄭和留下的大批檔案不翼而飛。有關航海大發現的知識和技術被徹底清洗。偉大的夢想被悄悄埋葬在皇帝的后花園里。
鄭和的航海遺產遭到了徹底湮滅。只有他的文化遺產被海外華僑所秘密繼承。全球各地的唐人街上,到處彌漫著鄭和的氣息,但沒有人知道它們的來歷,也沒有人把它們與鄭和的名字掛鉤。作為歷史悲劇主角的鄭和,至此走到了命運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