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歷史 >

紀曉嵐悲哀一生:揭秘真實紀曉嵐不得朝廷重用原因

來源:小編整理2024-05-19 08:00作者:陳亮

在纂修《四庫全書》的過程中,紀曉嵐和許多同僚都飽嘗了文字所帶來的窘迫、艱辛甚至家破身亡,后人很難從其中看到“爬格子”的那種愉悅。總纂紀曉嵐、陸錫熊和總校陸費墀等人都因差錯而多次遭到乾隆的呵斥、交部議處、罰賠等處分。

最后,總纂陸錫熊在前往盛京校書途中,連嚇帶凍一命嗚呼;總校對陸費墀因無力負擔修改費用而被革職,郁郁而終,死后仍被抄沒房產祖業。紀曉嵐也多次受到訓斥和處罰,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庫全書》復校完成后,又發現許多訛誤,乾隆又“令紀、陸兩人一體分賠”。同僚和自己的親身遭遇帶給紀曉嵐更深的感觸,也使他真切認識到自身所處環境的險惡。紀曉嵐騰達始于筆硯,以文字走上仕途,在他所生活的乾隆朝也正是“文字獄”達到頂峰的時期,這也一定使紀曉嵐噩夢纏身。

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紀曉嵐因給親家盧見曾通風報信而卷入鹽政虧空案。和珅抓住時機給了他最致命的打擊,他被發配到新疆烏魯木齊。在這段時間里,他的大兒子病亡,愛妾郭彩符也撒手人寰,家破人亡。但紀曉嵐依然堅定地從悲痛中走了出來,兩年后他又回到朝堂。

但是這些并不能妨礙紀曉嵐樂觀的精神,紀曉嵐在69歲那年自題一首挽聯如下:“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把自己比作在官場中起落浮沉的鷗鳥;又說自己如生死書中的蠹魚。這其中表達了他對自身命運的喟嘆,也包含了對自己一生的認識,這也是他畢生經歷的真實寫照。

從這一自挽聯中也可以看出紀曉嵐對官場的厭倦之情,久在官場浮沉的紀曉嵐并沒有體會到多少飛黃騰達的快感,他雖然修煉成了超然世外的態度,可稱得上是看破紅塵,但他的內心更多的時候是充滿孤獨、凄苦的感嘆。

挽聯

紀曉嵐一生做過翰林院編修、日講起居注官、侍讀學士、詹事府詹事、內閣學士、總理中書科事務、兵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官,誥受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兼文淵閣直閣事,賜紫禁城內騎馬。

嘉慶十年(1805年),82歲的紀曉嵐死于京城,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嘉慶皇帝御賜碑文有“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之句,故謚號“文達”,這是對他文學才能的最高認可。

另外還有“滿清第一才子”、“風流才子”、“幽默大師”和“一代通儒”等稱號,每個稱號后面都為后世留下諸多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