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看到這個題目肯定會覺得納悶,到底誰贏了鴉片戰爭?肯定是英國人啊。沒錯,中學歷史教科書都告訴過我們,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英國人用堅船利炮打開了我們的國門。沒錯,事實也確實如此,可是如果你去翻看當時清朝君臣之間的奏章往來,也許你就會產生懷疑了,他們非但沒有損兵失地、喪權辱國的悲痛,反而沉浸在一片勝利的喜悅之中,許多官員還因為鴉片戰爭升了官,那到底這是怎么回事呢?
到鴉片戰爭前夕,歐洲已經在轟轟烈烈地掀起工業革命的熱潮,作為工業革命發源地的英國更是成為了世界第一強國,建立了“日不落”帝國。而此時的中國,皇帝道光碌碌無為、官場腐敗橫行、知識分子奴顏婢膝、國民愚昧無知,國防弛廢,民生艱難。中國對外面所發生的事渾然不知,還做著自己“天朝上國”的美夢。
在這樣的背景下,其實戰爭的結果早已注定?墒菓馉巹偙l的時候,朝廷上下都沒有意識到這點,所有人都大唱高調,你英吉利“蕞爾島夷”與我大清“天朝上國”交戰,還不是一觸即潰,望風披靡。
可是結果恰恰相反,英國人只用了幾十條戰艦,幾千士兵就將偌大的中國打的一敗涂地,英國軍隊在與中國的每一場戰斗中基本都是占據著壓倒性的優勢。在中國和英國的首戰——定海之戰中,英國艦隊只炮擊了九分鐘就將中國的海岸防線摧毀,然后輕而易舉地登陸并占領了定海。
此時的兩江總督伊里布因為曾在云南任職,鎮壓少數民族叛亂有功,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總管浙江沿海軍務。剛上任的伊里布認為自己既然曾經成功剿滅云南的“蠻夷”,對付英國這些“島夷”自然也不在話下。可是不久后他就發現,自己根本就不肯能戰勝這些“島夷”,更談不到道光皇帝所交代“大兵兜剿,擒獲夷酋”?墒撬植荒軐⑦@個情況報告朝廷和皇帝,只能一面以各種借口遲疑不進兵,一面暗中與英國人談判。
伊里布在與英國人談判中曾說過這么一段話“大皇帝格外施恩,準爾通商,爾等將何以報答?我們辦事,必令你們下得去,亦必令你們回得國,復得命。你們辦事須教我們下得去,教我們奏得大皇帝,教我們大皇帝下得去。”好一套標準的官場話術和官場思維啊。在伊里布眼里,英國人和自己一樣都是上頭下令來辦差,只要能交代的過去,不搞砸了,大家就都能“復得命”、“下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