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抓住敵人正在鬧新春、過新年的機會,于正月初二、初三兩天,裝載好糧食,以牛騾驢車三千四百輛,裝米一萬五千石,親自押運。此計果然鉆了個清兵防守上的空子,順利進入了錦州。并且,又全身而退,平平安安地返回寧遠。
清兵有所覺察,為時已晚。此次運糧得以成功,充分地顯示出吳三桂的深謀遠慮、膽略過人?墒钦l也沒有想到,這個向以“敢戰”著稱的吳三桂,作為援錦的八大鎮將之一,竟然在松山之戰的關鍵時刻掉鏈子,不戰而逃,做了個可恥的逃兵。他不但置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老師洪承疇于不顧,置數萬大明將士的生死于顧,也置擬效忠一生的大明江山社稷于不顧,義無反顧地逃之夭夭了。
據說,吳三桂讀《漢記》,看到昔光武帝所說的“仕官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一句,遂拍案而起,脫口叫道:“這也是我的平生大愿!”或許,除了得到顯赫的功名外,他還有一個夢,一個玫瑰色的夢: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陰麗華”!又或者,他覺得自己的家里還有足夠讓自己東山再起的財富和實力。如果說是后者,那么,這個寶,他押對了。
事實上,據其父吳襄后來透露:吳家有親將三千余人,這三千余人直接聽命于吳家父子,作戰肯出死力,往往以一擋十,以十擋百。顯然,這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此外,寧前道石鳳臺還曾悄悄向崇禎奏報:吳三桂兵丁尚多,還能整頓兵馬,誓拯封疆。所以,崇禎不追究吳三桂臨陣脫逃的死罪,予以寬大,就是看準了他們吳家已占據了遼東各要津,乃是地方繼祖家之后的最大實力派,是最適合固守關外殘土的最適合人選。
世人對崇禎殺害袁崇煥,認為崇禎是個心胸狹隘、刻薄寡恩的兇殘君主。實際上,崇禎卻也有容人之過的人,他為了顧全大局,為了國家的利益,可以選擇性失明,不計較罪臣的一些小嫌小隙,繼續委予重任。
這一點,在對待在從大凌河回來的祖大壽身上也經彰顯無遺。對待吳三桂也是如此。
然而最本質的原因還是,祖氏、吳氏兩大家族勢力盤根錯節,儼然關外大軍閥。他一旦此刻動了吳三桂,必然牽一發而動全身,在內憂外患的當下,造成更加不可估量的嚴重后果。于是,崇禎竟然這樣說:祖大壽和吳三桂在困難重重之際,沒有向清人跪地求降,而是費盡心機往回跑,這就說明了他們對大明是忠心的。由此,他擺出一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姿態,給吳三桂加升提督職銜,讓他全權負責遼東軍務。
這一姿態,讓吳三桂感激涕零,在接下來相當長的時間里,堅定地站在明朝一邊,赤膽忠心,與清軍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