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這個張璁是嘉靖的老戰友了。當年嘉靖第一次爭爹,就是時為禮部小公務員的張璁挺身而出,甘冒得罪上司的風險寫文章支持嘉靖認爹,為嘉靖輸送了第一批禮儀炸彈,為嘉靖證爹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后面張璁被楊廷和黑到南京去了,嘉靖也一時沒想著把他給撈回來。
解密大禮儀之爭:嘉靖帝的目的是爭爹還是奪權?
張璁到了南京這個著名的明朝養老院,他對自己是不拋棄不放棄,琢磨著東山再起。他選擇的突破口依然是幫助嘉靖爭爹,但當年嘉靖跟楊廷和達成協議,不許張璁回京,也不許張璁發表相關文章,等于是把嘉靖的這個筆桿子給廢了。
張璁很容易找到了應對的辦法:找槍手。
在南京,張璁結識了一個叫桂萼的人,是刑部的同事,說白了,也是對社會不滿的基層公務員。兩個人沒事就喝點小酒 ,發個牢騷什么的,經過張璁鼓動,桂萼決定跟他一起干。
嘉靖提出加一個“皇”字,就是桂萼上的書。
明朝的大臣一聽這個嘉靖筆桿子要進了京,還不得鬧個天翻地覆?最終大臣妥協,同意嘉靖給自己爹媽的稱號加上“皇”字。他老子的全稱是:“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母親是“本生母章圣皇太后”。但有一個條件,皇上你趕緊讓張璁跟桂萼滾回南京去,別破壞北京的繁榮與穩定。
張璁跟桂萼也就是工具嘛,目的達到了,他們去哪不是嘉靖關心的。于是這兩人本來走到半路了,準備到北京大展拳腳呢,嘉靖一個命令下來,讓他們從哪來回哪去。
這也太坑爹了吧。張璁傻了,但他冷靜了下來,仔細分析,馬上高興得跳起來,因為他發現,關于嘉靖爹媽的問題還沒有完。
解密大禮儀之爭:嘉靖帝的目的是爭爹還是奪權?
問題出在“本生”上面。注意看嘉靖他爹的全稱:“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張璁馬上上表告訴嘉靖,皇帝你又被忽悠了,他們讓你加個本生就是給你爹媽降級啊,這還是不讓你認爹認媽。
嘉靖一琢磨,還真是這么一回事。是親生的就親生的嘛,干嘛還加個本生呢?這不是畫蛇添足嗎?不行,我要認爹認媽就認最正宗的,這個“本生”必須去掉!
嘉靖馬上告訴張璁,你們兩個馬上進京,我要跟這幫人進行一場有關爹媽文化的大革命。
這兩人進京以及嘉靖要去掉“本生”兩個字的命令一傳開。明朝的文官們終于集體爆發了。
一個人振臂高呼:“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