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梁山好漢式的文官是誰呢?
楊慎是也!此人的父親正是前面辭職的內閣首輔楊廷和。楊慎的名氣可是很大的哦,但他的名氣不是政治上的,而是文化圈的。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另外二位解縉、徐渭還要排在他后面。
這位文化圈大咖的行為很熱血,一聽到導致他爹下崗的張璁要進京,馬上組織了一批文官半路攔截,準備半路打死這兩人,結果讓兩人跑掉了。
解密大禮儀之爭:嘉靖帝的目的是爭爹還是奪權?
回過頭來,楊慎又發動非群眾示威游行,反對嘉靖去掉“本生”二字。楊慎帶著一幫廟堂兄弟沖到了左順門,抱著門就集體哭嚎起來,動作浮夸“撼門大哭”,聲勢頗大“聲震闕庭”。此為“撼門事件”。
這一下把嘉靖給惹毛了。這位朱家火娃也是暴脾氣,當場派出錦衛衣,下令給我抓,抓首要分子。抓住就給我打,抓住誰打誰。
于是,明朝最大的打屁股活動開始了,這應該是破了吉尼斯記錄的。一共打了一百四十多個,其中十六個被打死。
當然,很多明朝官員以此為榮,很多年以后,他們可以自豪的說起,某某年,我們曾經為國挨板子!
最終,棍棒下面出孝子,只是這個棍棒是打在別人的屁股上,成全了嘉靖的孝子之名。
嘉靖三年(1524)九月,正式定大禮,宣布嘉靖的伯伯孝宗為”皇伯考“,而他的父親則成為”皇考“,本生沒有了,真正成為了“皇考”。
這其實還沒有結束,后面的十多年內,嘉靖經常還為他爹他媽爭福利,比如祭祀的規格等級等等。而且嘉靖通過證明他爹是他爹的活動,自學成才成為了一個禮儀學專家。
最后,大家可能覺得奇怪,這明朝的人是不是有毛病啊,為了一個字爭來爭去的?真閑得蛋疼!其實,這后面隱藏了一個重要的東西:權力。
一開始是楊廷和不讓嘉靖認他爹為親爹,給嘉靖一個下馬威,以后控制起來比較方便。但很快,嘉靖就發現,證明我爹是我爹這個事情是他用來打擊政治對手,奪回權力的最好切入口。
解密大禮儀之爭:嘉靖帝的目的是爭爹還是奪權?
我們要知道,如果要打倒某個人,或者奪取權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發起一項道德運動。只要自己掌握了道德制高點,那是打誰誰倒臺。
而認爹事件,對于嘉靖來說就是最好的切入口。因為我們的王朝向來都是以孝治國的。嘉靖認爹,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誰也說不過他。當時的老干部楊一清,文化界思想界教父級人物王陽明都表態支持嘉靖。所以這一場戰爭是嘉靖永遠不會敗的戰爭。
所以,盡管明朝的文官們認可了嘉靖他爹是他爹,但嘉靖依然喜歡這個命題,隔三差五拿出來提一提,然后打倒想打倒的人。比如楊廷和下崗了,他兒子楊慎也被打了屁股,趕出了京城。
當日,楊廷和辭職時,只怕也在后悔自己干嘛挑起這個話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