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很生氣,足利義滿當然知道后果很嚴重,立刻組織嚴打,把對馬島上倭寇團伙的老窩都抄了。二十個團伙頭目綁到中國寧波,當著明朝官民的面活活蒸死。這番賣命表演,總算哄了朱棣高興,正式收下這個新小弟。之后的幾年里,以大明朝附屬國的身份,中日之間朝貢貿易頻繁,關系一度進入蜜月期。但日本人的脾氣,就是記吃不記打。永樂八年足利義滿過世,他兒子足利義恃雖然也接受明朝冊封,卻比老爹更滑頭,對倭寇問題更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之后的幾年里,沿海倭寇侵擾再次增多,而每當明朝質問時,這貨反而裝糊涂:俺這里自身難保,倭寇竄犯在海上,俺真管不了。
日本滑頭不管,朱棣除了繼續給他施壓,便是增兵嚴打。還有如浙江平民嚴寶,自發組織民團協助官軍作戰,沿海的一些村莊,聽說倭寇來了,老少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拿起武器準備沖,就這樣官民同仇敵愾殺鬼子,陸續也打了不少勝仗。
但這群畜生,確實極難對付,打仗也狡猾。尤其是跑得快,這個優良傳統,也被日本人傳給后代:從明朝抗倭援朝戰爭,到后來二戰的慘烈戰役,日軍給對手的普遍印象,也是跑的快,不管死了幾千幾萬,哪怕剩下點殘兵敗將,主帥總能跑得掉。而到了永樂十七年六月,有一位明朝軍人,終于創造了大明開國后的一大抗倭神跡:竄犯的倭寇,從主將到小兵,一個也別想跑,統統被我滅掉。這個將軍,叫做劉榮。這場戰斗,叫望海堝之戰。
二:英雄血戰望海堝
在威服四夷的永樂時代里,大明朝的仗雖然不少,但奈何馬上皇帝朱棣太猛,經常御駕親征,急了還親自提刀沖;緭屃舜蠖鄶碉L頭。同時期的戰將,大多被襯得籍籍無名。而劉榮卻是個相對出名的人物。甚至就連他的出生年份,至今還有多種說法。更爭議的是他的姓名,有一部分史料,也叫他劉江。
因為劉江,是他父親的名字。他是江蘇宿遷人,當初投身軍旅,是頂著父親的名字參軍的。冒名的原因,《明史》上沒說,野史說法很多,流傳比較廣的,是說他為了替多病的父親服役。無論這說法是否屬實,就后來他的表現說,這是一個敢于擔當責任的鐵漢。之后他跟著明朝開國名將徐達討伐過蒙古,又協助還是燕王的朱棣鎮守北平。再后來先跟著朱棣造了建文帝的反,“靖難之役”三年里多次沖鋒陷陣,大出風頭。朱棣登基后,又跟著北伐蒙古,立了不少功。期間的名字,一直還叫劉江。
也正是這些年里,從徐達到朱棣,中國最能打仗的軍事家,他都跟著打過。從騎兵戰到步兵戰甚至水戰,他也都陸續見識過。從韃靼的阿魯臺到瓦剌的馬哈木,他更都勇敢的死磕過。這是一位歷經血戰且經驗豐富的戰將。而對這位愛將,朱棣也了解極深。這人還極會動腦子。靖難之役的時候,曾虛虛實實,把敵人優勢兵力引進包圍圈里。當然也不是沒毛病,有時候剛打了勝仗,就容易犯迷糊。北伐韃靼的時候,他在成吉思汗的起家之地瀚難河,打了個漂亮的夜襲,一口氣渡河打垮蒙古兵。高興的朱棣當即把他提成左都督。誰知幾天后就犯渾,被敵人趁夜摸進大營,險些給端了窩。氣的朱棣差點砍了他。
而這番一驚一乍,也成了劉江軍旅生涯里,最為刻骨銘心的教訓。四年以后,他再次證明了自己:北伐瓦剌的時候,他靈光一現,下令騎兵下馬,變成步兵借地利優勢襲擊敵軍。果然收到奇效,一舉打開戰局。這位被朱棣一手摔打的能將,此時已錘煉成熟。也正是在這場大功之后,劉江就任遼東總兵。這位忠誠而多謀的鐵血戰將,從此將承擔一個重任:滅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