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從《滿江紅》詞與岳飛其他詩詞的比勘看
岳珂曾不遺余力地搜集其祖父岳飛的詩文,并將這些詩文編入《金佗稡編·經進鄂王家集》。然而,岳珂的搜集很不完全,以致后世岳飛的詩文往往間出。這些集外的詩文有一些出于后人的依托,但也有一部分基本可以肯定是岳飛所作。我們只要把岳飛這部分詩詞同《滿江紅》詞比較一下,便可明顯地看出相互之間的一致性。這里略作比較,以為佐證。例如,《題新淦蕭寺壁》:
雄氣堂堂貫斗牛,誓將直節報君仇。
斬除頑惡還車駕,不問登壇萬戶侯。
此詩最早見于宋人所撰《賓退錄》?梢钥闯觯@首詩不光在風格、內容方面與《滿江紅》有很大的一致性,甚至在語言上也很相似。如“雄氣堂堂貫斗牛”和“怒發沖冠”“壯懷激烈”;“誓將直節報君仇”和“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不問登壇萬戶侯”和“三十功名塵與土”等。從《金佗稡編·經進鄂王家集》中收錄岳飛的其他詩中也可以看出這一點。如《題翠巖寺》中的“忠義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鎮邊圻”,以及“行復三關迎二圣,金酋席卷盡擒歸”等。
有人還懷疑岳飛這個武將是否會填詞,對于這一點,應是毋庸置疑的。岳飛不但會填詞,而且還很熟悉“滿江紅”這一詞調。這一點除了收錄在《經進鄂王家集》中的《小重山》詞外,還有一首《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可證。這首詞見于碑刻,詞后有元代人謝升孫、元末人宋克等人的跋,基本上可以斷定是岳飛所作。在這首詞中,也有“重新收拾舊山河”之意,如“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句便是。
還有人因《滿江紅》詞與《小重山》詞風格迥異而提出懷疑,筆者認為這個論據是難以成立的。因為一個作者在不同時期或不同心境的情況下,會寫出風格上差別很大的作品。清沈雄《古今詞話》引宋人陳郁《藏一話腴》云:“武穆賀講和赦表云:‘莫守金石之約,難充溪壑之求。爺故作詞云:‘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爺蓋指和議之非也。又作《滿江紅》,其忠憤之義可見。可見其不欲等閑白了少年頭,足以明其心事。”此條材料有爭議,因今存《藏一話腴》的幾個版本,皆無此條。有人懷疑是沈雄的作偽。我們且不管此材料的真偽,起碼從這條材料中我們看出前人已注意到兩個問題:第一,把《小重山》與議和聯系起來;第二,把《小重山》同《滿江紅》聯系起來。這種聯系使我們感到,《小重山》詞大約是1158年宋金和議之后,岳飛在自己的抗金主張得不到支持的情況下,抒發的一種憂國憂民的沉郁之情。這種感情,“忠憤”的基調從本質上說與《滿江紅》詞是一致的。
通過比勘我們可以看到,《滿江紅》詞和岳飛其他的詩詞一樣,在總的風格上是一致的,它給讀者的形象是統一的、完整的,是一個“壯懷激烈”“雄氣貫斗牛”的青年將軍的形象。在詩詞的內容上,可以用相傳為岳飛所書的題詞來概括——“還我山河”。諸方面的一致性不是偶然的,文學作品的風格、內容以至語言都是要受到作者所生活的環境、時代、經歷所規定,所影響的。因此說,《滿江紅》詞如果沒有岳飛那樣經歷的人是很難寫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