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不愛你的時候,就不會那么主動的找你聊天了,甚至可能不回復你,這時很可能是準備和你分手的前兆了,那么除了這個明顯的特征外,還有什么暗示呢?男女朋友分手之前都會有不同的預兆,有些人覺得,分手總是來得很突然?墒,其實有些分手前的行為表現算是很明顯的,只是人們不想去發現這些令人不高興的事情,所以才顯得分手來得突然。
稱呼的變更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口誤都是有著潛意識的意義的。舉個易理解的例子:如果在會議中,主持人把會議現在開始說成會議現在結束,人們都很能理解到主持人可能不太愿意參與這會議(但是當口誤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話,人就會更去偏向相信口誤是沒有意思的)。所以,如果一直都是用親愛的、老公老婆、Sweetheart等作為稱呼,但突然之間變成用普通名字作為稱呼的話,難道不可疑嗎?更可怕的是在剛睡醒之類的時候叫錯其它異性的名字。如果告訴你這個異名字是沒有意義的話,你會信嗎?
消失的禮物
在常見的心理防御機制之中,有一種叫做儀式抵消的機制。它是指如果人在犯錯時感到自責、內疚的話,人會通過一些象征式的代償行為去減少自己的內疚感。筆者身邊有個朋友,他曾經送了一對耳環給他當時的女朋友。之后在他被分手前的一個月左右,有一天他的前女友就告訴他那對耳環怎樣找都找不到。
推遲的約會
以前只要我說想約會,你一定有時間的!現在約會你就說沒有時間,你變了。相信大家可能在電視或現實生活中都聽過上面這一類的對白。其實這種直覺的推理還是有著不低的可信性的。真的很想約會就一定會找到時間約會的,忙只是個漂亮的理由。因為如果是「不想去約會」而不去約會的話,會受到來源于超我(superego)的責備,令人內疚。所以就會用忙去做理由,減少由超我引起的內疚。特別是那種已經約好,但約會當日不小心忘記了的情況,這種遺忘是帶有動機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