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猴精

看到猴精你該想到孫悟空了吧,沒錯,大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猴精,也應該是所有猴精里面最近佛的一個,但狂妄自大,頑皮善變,偷桃嬉戲都是大圣身上遺留的猴精基因的體現。大圣掄起棒子喊道“妖怪哪里走”的時候,大概沒有想到——自己也是個冥頑待化的妖精。大圣作為好好修行,近佛近道的高級妖精,信奉一套不打不成器的妖精進階理論,掄起棍子給那些就知道一天到晚磨人的小妖精們一個鐵一般的教訓——落后就是要挨打的。
另有一些猴精化人的故事,最早恐怕出自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故事講越王向范蠡問及搏擊之術.范蠡向他推薦了一越國女子。當這位女子應越王之召北上時,途中遇到一個自稱袁公的老人,要領教她的武藝。于是,兩人就在林中拾起竹棒比了起來,袁公敗北,飛上樹,化為白猿去了。故事很簡單,但已表現了猴精善攀援跳躍,愛逗戲的特點!端焉裼洝、《拾遺記》中的猴精形象在此基礎上又有所發展,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