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們國人拼命想變白相比,歐美人反倒更喜歡曬太陽,想把皮膚曬黑,好顯得自己很健康。但就算是比較天生的膚色,我們很多東亞人都是跟“黃皮膚”搭不上邊的?晌覀儚男【椭腊ㄖ袊嗽趦鹊膩喼奕耍环Q為“黃種人”或“蒙古人種”。那么,這又是怎么來的呢?其實這種按皮膚來劃分人種的依據根本就不是客觀的科學成果,而是帶有歧視的觀念所造成的。
據早期中西交往史料中,來過東亞的西方旅行家,大都將中國人的膚色記為“白色”。直到有位叫布魯門巴的德國人類學家布率先使用了“黃種人”名稱,并且發明出了一個新種族“蒙古人種”,將中國人和日本人都被納入其中。
在這之后,西方人對“黃種人”或“蒙古人種”的印象定在東亞人的身上,將其視為處于白種人和黑種人間的”種族。但其實這是帶歧視的稱呼,在過去西方醫學當中,黃色皮膚通常被視為患有疾病的癥狀,比如黃疸病等。然而,將“黃種人”放在膚色并不黃的東亞人身上,不僅毫無科學依據,更多是帶有病態的成分,就像是東亞病夫那樣的稱呼一樣。
那么,從人類學的角度又是如何劃分不同地區的人群呢?真正專屬于東亞人的特征又有哪些呢?
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過,自己最小的腳趾頭在指甲蓋上“分叉”的樣子?乍一看,還以為是指甲蓋不小心被劈開了,但其實這樣的小腳趾頭分叉叫做瓣狀甲,相傳只有血統純正的東亞人,小腳指甲才是兩瓣的。在歐美等地,他們壓根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除非是得了甲溝炎等。
那么,為什么唯獨東亞人才有這個特征呢?民間傳說是因為600多年前,當時朱元璋決定把人口較多的山西人南遷時,士兵們主動把自己的小腳趾指甲蓋砍斷而流傳下的。
現在我們都知道,刀砍所造成的外傷是不可能做到代代相傳的。但有研究者考察后發現,全國各地的人都存在趾甲分瓣的現象。這意味著該性狀在中國人群中是很常見的。
從時間的角度上,科學家推測瓣狀甲可能是來自古老的華夏民族,推測是當時古華夏人的腳趾頭產生了基因突變,因為某些原因流傳下來了。由于目前瓣狀甲的研究還不多,所以它能否真正作為漢人所獨有的標志還有待商榷。
不過,如今人類學上已經發現了三大專屬于東亞人的特有印記,它們分別是新生兒青斑、內眥褶、鏟形門齒。那么讓我們逐一來看下這些特征具體是怎樣的?它們對人種分類學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二、實際上,我們從剛出生起就有一個顯著區別于歐美人的特征,那就是新生兒青斑。它指的是嬰兒身上某塊部位會出現淡紫色或是青灰色的斑塊,看起來有點像挨打后造成的淤青。因為它的存在,還曾鬧出過不少尷尬的笑話。
比如居住在美國的中國父母就常被鄰居舉報虐待小孩,等警察強制將孩子送到醫院檢查后才發現是一場誤會。不過這也不能怪美國鄰居多事,畢竟白皙的皮膚上突然青一塊紫一塊的,難免會讓人懷疑。
好在當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時,這些斑塊就會慢慢地消失了,所以長大成年的我們幾乎都不記得它們曾存在過。
三、而對于歐美人來說,我們東亞人的單眼皮也是他們不可能擁有的。我們最為獨特的單眼皮是眼眶內側有一條皮膚皺褶,叫做內眥贅皮(下文稱內眥褶)。它是上眼瞼褶皺、下墜包裹眼頭的結果,有輕重程度之分。程度較輕的就成了內雙,而較為嚴重的便成了所謂的單眼皮。
根據進化論的解釋,東亞人獨特的眼型主要起源于對極度嚴寒環境的適應。如果在寒冷的地方,第一時間凍瞎的可能就是“雙眼皮”的歐洲人。
當我們的祖先從西伯利亞遷徙到東亞大陸后不久,就迎來了寒冷的末次盛冰期。(約在距今22000-18000年)。 為了在寒冷的環境中生存下去,我們的祖先無論在外貌、體格上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我們能對抗惡劣氣候的雙眼。比如我們眼窩內脂肪層不但會加厚、還會進一步延長,而且眼部的皮膚會向內生長,使眼眶變小。
四、具體特征在法醫學上發揮著很大的用處,尤其是鏟形門齒。
我們知道人死后腐爛,很快皮膚、頭發、眼睛等就變得模糊無法辨認了。但牙齒因外包堅硬的琺瑯,不易損壞,因此其差別在法學上頗具有意義。比如當發生跨國的案件時,法醫就可以通過鏟形門齒的特征來確定受害人身源了,從而縮小偵查范圍,找到偵查方向。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簡單地以膚色劃分人種,其實是并無科學依據的歧視。與其被西方審美霸權統治,倒不如翻身做主人彰顯屬于我們東亞人獨特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