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奇聞趣事 >

重慶老城現存最后一座衙門正在修復

來源:小編整理2025-02-21 17:04作者:qwp

幾塊磚引發的關注

時光荏苒,如今的巴縣衙門早已沒有了當年的風采。站在巴縣衙門舊址內,檐上精美的雕花、繁復的撐拱木雕、熠熠生輝的部分表面鎦金隱約顯露出這里曾經的輝煌,但無處不在的蛛網卻又提醒著我們這里早已衰敗。

1939年,重慶被定為特別市,巴縣政府從巴縣衙門遷走。1941年,由于日軍對重慶實行轟炸,巴縣衙門只留下三堂,后來一位姓蔣的商人雖然在一堂、二堂的地基上重新修建了一批房屋,但都難以還原當年的風采。1949年后,這里更是徹底走向衰敗……

如果不是那幾塊磚,或許巴縣衙門至今依然遺失在人們的記憶里。

站在巴縣衙門舊址旁,重慶文物保護志愿者服務隊負責人吳元兵給記者說起了這樣一個故事——

2009年底,渝中區危舊房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一日,渝中區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在對工地進行例行巡視時,發現工地角落的土堆中有幾塊暗灰色墻磚,磚上刻有一行繁體字。

這難道是文物?這幾位工作人員立刻走上前去,把磚頭上的塵土拂去,當磚上的繁體字清晰地出現在他們面前之時,他們的臉上也露出了興奮的神情……

“墻磚上刻的是‘淳祐乙巳’四個字。”吳元兵說,“淳祐乙巳”正屬于南宋時期,后經時任重慶市考古所(現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副所長袁東山確認,這幾塊磚屬于余階帥府的一部分。

要知道,余階乃是南宋四川制置使兼重慶府知府,曾構建了著名的山城防御體系,為粉碎當時蒙軍“順江而下,直取臨安”的意圖立下了汗馬功勞。巴縣衙門舊址附近居高臨險,倚山面江,余階在此修建了帥府,這里也自然成為當時山城防御體系的指揮中心,歷史地位可想而知。

隨后,渝中區文管所立刻聯系有關部門,叫停了老鼓樓一帶的拆遷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發掘,袁東山斷定,在南宋時期,巴縣衙門舊址旁邊就是余階的帥府。

2012年,由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聯合舉辦的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出爐,離巴縣衙門舊址僅一街之隔的老鼓樓衙署遺址(余階帥府所在地)榜上有名。在此東風下,巴縣衙門的保護再次引起了大眾的關注。

不斷擴大的遺址公園

“保護好文物,讓文物‘活’起來,不僅要看到文物本身,更是要把文物內在的文化精髓傳承下去。”袁東山回憶,在最初的幾年時間里,他帶領文化遺產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對巴縣衙門舊址和老鼓樓衙署遺址進行了充分的發掘,共清理宋、元、明、清時期各類遺跡共計259處,出土器物標本9000余件。

“要讓市民對文物有充分的了解,就需要我們不僅要對它進行嚴格的保護,更要對其內涵進行充分挖掘,從而讓市民了解這座城市的深刻底蘊。”渝中區文管所有關負責人表示,圍繞巴縣衙門舊址、老鼓樓衙署遺址,修建遺址公園的想法應運而生。

2016年,重慶市渝中城市建設有限公司作為老鼓樓衙署遺址公園的建筑方,開始進行老鼓樓衙署遺址公園的前期設計。“在實地考察之后,我們發現巴縣衙門舊址、老鼓樓衙署遺址以及后面的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一起見證了重慶這座城市的發展變遷,就決定把它們聯合打造為遺址公園。”負責遺址公園前期設計的李旗表示。

在李旗看來,修建老鼓樓衙署遺址公園除了要嚴格保護老鼓樓衙署遺址的遺存本體,不破壞其整體格局及歷史環境,還要準確充分地揭示其遺產價值,將其通過恰當的展示方式傳遞給公眾。“巴縣衙門、老鼓樓衙署遺址不僅是‘重慶府署的千年史證’,更是人們了解重慶歷史的重要載體。因此,把老鼓樓衙署遺址公園建好,不僅能保存重慶的城市記憶、延續城市文脈、提升重慶文化品位,還能讓市民能擁有一個頗具文化含量的游覽目的地,為市民休閑旅游提供一個新選擇。”

那么,要如何恢復巴縣衙門的風采呢?“在查閱相關歷史資料的基礎上,我們以原建筑形式、原建筑材料、原建筑工藝為保護修繕原則,進行巴縣衙門舊址文物修繕工作。”李旗表示,修繕完畢后,渝中區文管所還將在巴縣衙門內布置展覽,重新打造當年縣官審案的情景,從而讓更多市民了解巴縣衙門的歷史。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