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建國才200多年,但是它卻是現在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雖然美國在一戰,二戰發戰爭財,但是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美國的司法制度也是他們成功的原因之一,美國奉行的是“三權分立”原則,主張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種國家權力分別由不同機關掌握,各自獨立行使、相互制約制衡。所以美國是一個民主的國家。美國的參議院和眾議院就是其中的立法機構。麥凱恩就是參議院中的議員,而且還曾經和奧巴馬競爭過總統,但近期他被查出患有腦癌。
據法新社7月20日最新消息,麥凱恩辦公室稱,美國參議員約翰·麥凱恩被診斷患有腦癌。
麥凱恩于7月14日因眼部血塊手術接受手術。據美國“大全新聞網”7月17日報道,美國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17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時稱,麥凱恩在做血塊手術之前就經常很健忘。
林賽•格雷厄姆說:“我認為這是一種常規檢查,但是約翰自我感覺并不好。”格雷厄姆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記者說:“我很高興他們發現了我認為可能的原因。”
當被問及是否認為血塊是導致麥凱恩記憶問題的原因時,格雷厄姆說:“是的。周日我和他談論時,他就像以前的約翰•麥凱恩一樣積極地參與交流。”
報道說,麥凱恩下個月就81歲了。在上個月舉行的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聽訊中,當麥凱恩對美國聯邦調查局前局長詹姆斯•科米問話時,麥凱恩顯得迷惘和疲乏,這導致了一場社交網絡上的質疑風暴。事后,麥凱恩把這件事歸咎于熬夜看棒球比賽。
麥凱恩于1936年8月29日生于美國控制的巴拿馬運河區域,是共和黨重量級人物,現為亞利桑那州資深聯邦參議員,屬于黨內的“溫和派”。
他的父親小約翰·席德尼·麥凱恩(John Sidney McCain Jr.)和祖父老約翰·席德尼·麥凱恩(John Sidney McCain Sr.)皆曾晉階至美國海軍上將,并共同成為編號DDG-56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約翰·席德尼·麥凱恩號”(USS John S. McCain)的冠名緣由。
麥凱恩在維吉尼亞州的亞歷山德里亞圣公會中學和安那波利斯的美國海軍學院接受教育。他接著擔任海軍的飛行員,在越戰執行戰斗任務,被俘并拘禁了長達五年半的時間,也使他成為全國知名人物。
獲釋回國后,麥凱恩在1982年當選亞利桑那州第一選區的聯邦眾議員,并在1986年當選該州聯邦參議員。他目前已經連任至第四屆參議員任期了。
麥凱恩在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曾經角逐共和黨的提名,但被喬治·沃克·布什擊敗。2007年宣布參加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并在初選中迅速擊敗黨內對手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最終在與民主黨的奧巴馬參議員的對決中落敗。
約翰·麥凱恩(John Sidney McCain III,1936年8月29日-),美國政治家、共和黨重量級人物,現為亞利桑那州資深聯邦參議員,屬于黨內的“溫和派”,曾于2008年參選過美國總統。麥凱恩生于美國控制的巴拿馬運河區域,父親小約翰·席德尼·麥凱恩(John Sidney McCain Jr.)和祖父老約翰·席德尼·麥凱恩(John Sidney McCain Sr.)皆曾晉階至美國海軍上將,并共同成為編號DDG-56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約翰·席德尼·麥凱恩號”(USS John S. McCain)的冠名緣由。
麥凱恩在維吉尼亞州的亞歷山德里亞圣公會中學和安那波利斯的美國海軍學院接受教育。他接著擔任海軍的飛行員,在越戰執行戰斗任務,被俘并拘禁了長達五年半的時間,也使他成為全國知名人物。
獲釋回國后,麥凱恩在1982年當選亞利桑那州第一選區的聯邦眾議員,并在1986年當選該州聯邦參議員。他目前已經連任至第四屆參議員任期了。麥凱恩在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曾經角逐共和黨的提名,但被喬治·沃克·布什擊敗。2007年宣布參加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并在初選中迅速擊敗黨內對手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最終在與民主黨的奧巴馬參議員的對決中落敗。
2004年總統選舉麥凱恩在2004年的美國總統選舉里公開支持布什。自從2001年911襲擊事件以來,他經常贊美布什在反恐戰爭中的領導能力。麥凱恩的老友和同僚、也是2004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麻薩諸塞州參議員約翰·克里據傳還曾邀請麥凱恩擔任他的競選搭檔。不過,麥凱恩在選戰中一直站在布什陣營一邊,但在快艇老兵事件中,他說對凱利的服役紀錄的攻擊是“不誠實而且可恥的。”2008年總統選戰在2006年的期中選舉后,麥凱恩組成了一支研究小組,考察2008年參選總統的可能性。
2007年2月28日他宣布角逐2008年美國總統職位。如果麥凱恩在2008年的選舉中獲勝,他將成為美國史上依據就任時間計算第二年長的總統,72歲的年紀超過了1980年以68歲高齡就任總統的羅納德·威爾遜·里根。麥凱恩也否認了有關他的年齡和健康狀況的疑慮(2000年罹患皮膚癌),在2005年時宣稱他的健康狀況“非常良好”。
2008年美國大選初選拉開帷幕兩個月來,共和黨一開始不被人看好的約翰·麥凱恩在贏得得克薩斯州初選之后,已經得到1191張選票,穩獲共和黨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現已提前鎖定了黨內候選人的地位,并將在11月角逐白宮寶座。而民主黨兩位超級明星式的人物—紐約州聯邦參議員、前總統克林頓的妻子、60歲的希拉里·克林頓和伊利諾伊州的非裔聯邦參議員、47歲的貝拉克·奧巴馬至今難分勝負。據估計,如果沒有人主動退選,希拉里和奧巴馬之間的膠著狀態,恐怕持續到6月份民主黨的預選結束都無法分出勝負。
麥凱恩在2008年的選舉中占有的許多優勢包括他是全國知名的政治人物、曾發起許多主要的游說案和競選資金改革法案、并且帶頭揭發了阿布拉莫夫丑聞、服役記錄(包括了曾經身為戰俘的紀錄)、在2000年總統選舉中也曾大顯鋒頭(贏得了共和黨新罕布夏州初選)、廣泛的募款管道和能力、2004年的總統選舉里大力協助了布什總統、及對中間選民的巨大感召力。麥凱恩對民主黨選民也有一定吸引力,例如有報道約翰·凱利曾邀請他擔任2004年民主黨的副總統候選人。在2007年1月進行的一次民調中,他的支持度僅落后赫拉蕊·克林頓一個百分點。
在2006年的期中選舉里,麥凱恩參與了共和黨的346場競選集會、募集超過50萬元選舉資金。他還捐出了其中的一部分給聯邦、州、和地方共和黨人士。在2006年5月,麥凱恩發表了福音教派牧師Jerry Falwell所創立的自由大學(Liberty University)的開學演講。
在2000年選戰中他批評Falwell是“狹隘的特工”,媒體對此進行大幅報道,麥凱恩宣稱他永遠不會收回這個指稱。在大學開幕典禮上他也解釋了參與2008年總統選舉的可能性、以及他與Falwell之間的關系,稱他們兩人已經討論過相同的價值觀了。不過,在2006年12月,麥凱恩推行了一項名為“停止在在線剝削我們孩子”的法案,將會規定上百萬個商業網站和個人部落格必須申報他們所刊載的違法圖片或影片,否則將會被處以1,000元的罰款。這個法案將會影響所有大量的社交網站,而且并沒有明確定義審查的范圍和程度。
一般推測這樣的法案將會激起許多在線網站用戶的反彈,并且對麥凱恩的2008年選戰有相當的負面影響。在2008年7月24日胡朋申民意調查報告,麥凱恩以41%落后于民主黨總統候遠提名人奧巴馬的45%。2008年11月4日美國總統大選,報告上謂可能最大原因是,美國民意認為無意留在伊拉克繼續打去,并且美國經濟越來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