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奇里村第一書記郭若橋,擺地攤賣棗、幫村里修路,郭若橋,雖然籍貫不在當地,但他從在永和奇奇里任第一書記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自己的身心融入到了黃河岸邊的這個小村子。一個年輕的市直機關干部,七尺男兒為何因一碗白米飯淚灑現場?
郭若橋1989年出生,2015年來到奇奇里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后,他撲下身子,沉下心來為村民辦實事:將村里的土路改造成柏油路,為村民種的棗聯系銷路,幫助村民發展農家樂和特色養殖。2017年,這個昔日既窮又偏的貧困村實現脫貧摘帽。兩年駐村任期結束后,郭若橋選擇留任,“留任是出于對這片土地的感情,村里的很多事情還沒有做完,我要留下來看著村民富起來”,他說。
一個年輕的市直機關干部,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響應黨中央的號令,為了村民的脫貧致富,下平陽(臨汾),上晉陽(太原),到中央(北京),殫精竭慮,千方百計,夜以繼日,廢寢忘食。他親自到大城市幫群眾賣紅棗,為了村民長期致富辦起了農家樂,改善基礎設施鋪好通村公路,開發旅游建成了知名全國的攝影村,鋪設了通往景點的玻璃棧道……央視主持人來了,新華社記者來了,人民網編輯來了,全國的攝影家來了。。。。。。幾年來的努力與付出,奇奇里發生了巨大變化,整村提前實現了脫單脫貧的目標。2019年元旦的央視新聞聯播,郭若橋在黃金時間光榮露臉,似網紅一樣讓他的事跡在海內外傳播開來。郭若橋改變了這里,也全面鍛造了自己!
郭書記說過,在村子里,沒有干部,只有學生。我們學習的絕不僅僅是某一扶貧舉策或思想,還有那蘊藏在紅棗與紅薯中的,奇奇里村民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村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