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前鋒:喬治-格文(George Gervin)
效力時數據:26.3分5.4個籃板2.8次助攻,命中率50.8%
“冰人”是馬刺第一代領軍人物。他的生涯起步于ABA,但他效力球隊財政捉襟見肘,不得不將格文“賤賣”給馬刺。他的到來使馬刺從一支注重防守的球隊,一躍成為NBA最擅長快攻,且最具觀賞性的球隊之一。
1976年格文隨馬刺并入NBA。作為得分狂人的他在1978年和“天行者”大衛-湯普森對得分王展開激烈角逐。常規賽最后一場,盡管湯普森拿下73分,但格文也得到63分。在得悉得分王到手后,格文從第三節開始休息一直到比賽結束。
在喬丹之前,格文是拿到得分王次數最多的后衛(4次)。1985年格文被送到公牛,據說此舉曾招致喬丹的不滿,原因可能正是由于格文作為二號位搶足了風頭。有意思的是,喬丹在1986年首輪對綠軍砍下63分被封神那場,也是格文生涯最后一場。
格文的“指尖挑籃”曾被視為NBA一項絕技。他效力馬刺12個賽季,該隊僅缺席了1次季后賽。迄今,格文的總得分(23602)和場均得分(26.3)仍分列隊史第2和第1。
替補:肖恩-埃利奧特(Sean Elliot)
效力時數據:14.4分4.4個籃板2.5次助攻,命中率46.6%
馬刺三號位眾星云集。布魯斯-鮑文最為球迷熟知,他以堅韌的防守和令人不齒的陰招,曾讓馬刺受益匪淺,也令馬刺背負了罪名。史蒂芬-杰克遜兩度效力馬刺,是2003年奪冠功臣,但在2012-13賽季重返馬刺后,他卻在中期被放逐。綜合來看,埃利奧特的數據更亮眼,個人成就更佳,作為“腎斗士”更上演了和病魔不屈抗爭的好戲。
1989年選秀埃利奧特入主馬刺。隨后,盡管馬刺帥位更迭頻繁,但埃利奧特的得分逐年上漲,成為全隊僅次羅賓遜的二號得分手。1992-93賽季他場均砍下17.2分,并在對小牛時砍下生涯最佳41分,首次入選全明星。
在1993-94賽季和羅德曼互換來到活塞后,埃利奧特待了1年重返馬刺。一度,馬刺想將他送至火箭換取羅伯特-霍里,但因他體檢未過關而作罷。成功留隊后,埃利奧特全面爆發,在1995-96賽季場均得分跨過20分大關,第二次入選全明星。1998-99賽季,他終隨隊奪冠。
冠軍到手,一直忍著病痛作戰的埃利奧特終于躺上了手術臺。他在8月16日接受了哥哥的腎臟移植。隔年3月13日對陣老鷹,他成為NBA史上第一位接受了腎臟移植手術后復出的球員,在NBA球員和病魔抗爭的歷史中書寫下燦爛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