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馬不需要戰術大師。
皇馬這家俱樂部的最大特長是購買能力和經營能力。不僅肯出錢,敢出錢,還能買來好球員。從本世紀初的“銀河戰艦”到如今的“BBC”,以買為主的模式決定了一件事:像卡西利亞斯一樣從自身青訓體系冒頭并成為球隊核心的球員,這17年斷貨了,恐怕今后若干年也不會再有。
有人可能會舉手不同意,說當年有個“齊達內帕文”政策呢!買人加養人,這是寫進了N年規劃里的事兒。別傻了,查查后來帕文職業生涯的軌跡吧。
這和更衣室就有關系了。
爭奪更衣室的話語權本來就是一件重要的事。究竟誰的地位更高,誰有權利做主,在全世界絕大部分單位里都是得分出高下的。
在皇馬大家都是外來客,沒有誰在本土根基特別厚實,那只好比身價,比知名度,而這兩樣都是通過比賽表現來的,這便成了一個循環:
爭取更多的出場時間→爭取更多肯為自己助攻/解圍的“自己人”隊友→結成小團隊互相創造表現機會→更容易有好的表現得到媒體和球迷的認可→成為“腕兒”更大的明星。
皇馬店大不欺客,工資不拖欠,獎金按時發。所以一般情況下,球員不會和俱樂部有大矛盾。但大伙兒都是二十幾歲的小伙子,誰都不會接受生活歸于平靜,那矛盾就只能產生在隊友之間或者隊員和教練之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