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海試中,“潛龍一號”潛器搭載在“海洋六號”船上在南海進行了實用化改造后的首次海上試驗。海試累計完成了7次下潛,最大下潛深度達4159米,對潛器的結構強度、深水耐壓、深海配平、布放與回收、自主航行控制、組合導航、聲學定位、聲學探測、光學探測以及水文參數測量等功能和性能進行了試驗驗證,獲得了海底地形地貌、底質以及水文等一批探測數據。據了解,“潛龍一號”今后還將在其他海域進行更大深度的海試。
海試驗收專家組認為,“潛龍一號”總體上達到海上試驗的目的,在解決海試所暴露問題并經海上補充試驗驗證后,可以開展海上試驗性應用調查。
研制過程中,“潛龍一號”較好解決了該類裝備實際應用中布放與回收方式的便利性、安全性問題。以往絕大部分的潛器回收需要操作人員乘坐工作艇接近潛器連接吊裝鎖具進行回收。這種作業方式對操作人員和設備的安全都有一定的危險。“潛龍一號”在國內首次實現在母船上布放與回收的作業方式,回收方式不僅合理考慮了潛器上的安裝空間,也充分利用了科考船上的配置條件,設計簡單、實用且可靠。海上試驗中布放與回收成功率達到100%。
據介紹,“潛龍一號”潛器以太平洋底多金屬結核調查任務為主要目的,同時也兼顧大洋其他多種深海資源的勘探和開發需求,此次海試任務的總體完成,標志著我國海洋裝備實用化改造邁出了重要步伐,將為深海資源勘察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