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萊是人類首個著陸彗星的探測器,于去年11月由“羅塞塔”母船釋放并降落在67P彗星表面。由于在降落時期固定系留系統未能正常工作導致發生意外反彈,最終著陸點位置發生約1公里的偏離,實際著陸位置光照條件差,因而菲萊無法利用太陽能為電池充電。在這樣的情況下,菲萊只能使用其蓄電池中預留的電力維持了約60小時的科學考察工作并將數據傳回地球,直到電池耗盡。
自那以后67P彗星逐漸接近太陽,菲萊所在的位置能夠接收到的關照強度也逐漸增加,因此此前科研人員便有所預期,認為菲萊有可能會在近期內蘇醒并嘗試與地球聯絡。
在菲萊的官方推特上,它發出了沉睡至今的第一次更新:“嗨,地球!能聽見我嗎?”
而在同步更新的博客上,歐空局表示菲萊已經經由羅塞塔飛船的中繼與地球之間建立起聯系。首次通訊聯系發生在本周六,持續時間約85秒,這是自去年11月份陷入沉睡狀態以來的首次聯系。
菲萊項目主管史蒂芬·烏拉美克(Stephan Ulamec)表示:“菲萊做得非常好。它的工作溫度大約為零下35攝氏度,剩余電量約24瓦。”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等待下一次的通訊聯系。歐空局科學家馬克·麥考里恩(Mark McCaughrean)對記者表示:“這是漫長的7個月,說實話我們自己也不確定菲萊究竟能不能醒來,此刻全歐洲有很多人正沉浸在歡樂之中。”
他指出,菲萊還存儲著大量珍貴的科學數據,科學家們希望在下次與它取得聯系時能夠下載到地球上來。他說:“我想我們現在已經可以樂觀的認為菲萊已經蘇醒,我們接下來幾個月里將會有大量的科學數據需要梳理。”
這是太空探測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時刻,這一點從項目科學家和工程師們臉上興奮的表情就能看到。這是人類探測器第一次在一顆彗星的表面“搭車旅行”并見證了彗星逐漸接近太陽時所發生的一切。
當菲萊首次傳回它著陸區圖像的時候,研究人員可以看出這似乎是一個黑暗的溝渠。它旁邊有一堵高高的巖壁阻擋了陽光,這讓菲萊探測器的太陽能板難以產生足夠的電力維持運行。
當時科學家們立刻便意識到他們現在只有非常有限的時間——大約60個小時可以用來采集盡可能多的科學數據,在那之后菲萊的電力就將耗盡并進入休眠狀態。
但與此同時,工程師們的計算結果也表明,由于彗星正在逐漸接近太陽,菲萊著陸區的光照強度將會逐漸增強,到某一時刻,菲萊的太陽能板接收到的光照強度將足以產生足夠電力并讓菲萊自動蘇醒。
今天這一預期得到了證實。但同時科學家們也是大舒了一口氣,因為在電池電量耗盡之后的這幾個月時間里,極低的溫度是極有可能會造成菲萊身上的一些關鍵電路器件損壞的。
但今天菲萊的計算機和信號傳輸器都能夠正常工作,證明當初建造菲萊的工程師們在質量控制方面做到了極高的水平,從而讓菲萊能夠挨過最為極端環境下的考驗?茖W家們現在非常希望菲萊能夠獲得足夠多的電力以支撐它完成全部的科學探測任務。
在它陷入休眠之前未能來得及完成的工作之一便是在彗星表面進行鉆孔,并進行物質成分化驗的工作。去年在休眠之前菲萊曾經進行過一次嘗試,但當時沒能成功。因此現在盡快開展第二次嘗試將成為優先目標。
菲萊探測器的設計目的是著陸并對組成彗星地表的水冰與巖石成分進行分析。羅塞塔飛船在太空中飛行10年時間才最終與67P彗星交會,其攜帶的菲萊著陸器大小與一臺小型洗衣機相當。它在嘗試著陸67P彗星表面時至少發生了兩次反彈才最終安定下來。在失去電力之前,菲萊傳回了有關其周圍環境的圖像,顯示其著陸在了一個黑暗的溝槽內,環境陰影遮擋了陽光。然而菲萊具體的著陸點究竟在哪里,到目前為止仍然未能被精確地確定。
歐空局對于菲萊的下落大致范圍有著比較好的把握,誤差可以控制在幾十米之內,但就是沒有辦法讓羅塞塔飛船下降到足夠低的軌道高度上,以便能夠拍攝到足以給出確認結果的高清圖像。而現在地面與菲萊著陸器之間再次取得了聯系,這就讓更加精確的無線電信號位置測量成為可能。
67P彗星目前距離太陽約2.05億公里,這一距離值每天都在減少。預計到今年8月份,它將運行到距離太陽約1.86億公里的區域,這是它的近日點距離。隨后彗星將開始調轉方向并踏上返回外太陽系之路。隨著彗星越來越接近太陽,太陽光熱會導致彗星地表被加熱,冰凍的地表物質被蒸發。
這一過程會將大量的氣體和塵埃物質拋射出去,而如果菲萊著陸器能夠堅持足夠久的時間,它將讓科學家們獲得來自彗星地表的一手資料和數據,見證在67P彗星表面的這一過程是如何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