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稀有的鹿科動物
顯稀有的鹿科動物是菲氏麂,直到不久以前人們還只知道在緬甸和泰國邊境上捉住過兩只這種動物。1977年12月。曼谷的都實動物園接受了一只雌性菲氏麂,隨后又在1981年接受兩只雌性,1982年2月至1983年4月又接受了 3只雄性和3只雌性菲氏麂。它們都來自中國的西藏。
菲氏麂又叫林麂、黑麂子、青麂子等,體型大小與黑麂或赤麂相仿,體重20kg左右,體長104cm,尾長約15cm。背部及體側毛黑色,毛尖棕色,四肢近于黑色,鼠鼷部及后肢內側白色。尾長,尾背黑色,腹面白色,明顯有別于赤麂,與黑麂毛色極為相似,雄性具角,所不同的是菲氏麂角干長于角柄;頭頂無長的棕色冠毛(黑麂頭頂或角柄處有淺棕色長毛)。
菲氏麂分布于泰國、緬甸、老撾、越南、馬來西亞和我國西藏東南部、云南西北部地區。云南金平縣與屏邊縣。國內首次于1982—1983年,在西藏自治區的波密縣和林芝縣,隨后在云南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也發現。
在菲氏麂分布區內,云南省境內有1200平方千米的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西藏境內有波密崗鄉自然保護區。估計在西藏察隅自然保護區和墨脫自然保護區內也有菲氏麂的活動。
菲氏麂主要棲息在海拔1500~3000米近溪流的相對濕度大的針闊混交林和闊葉林中的灌叢間,常在溪邊的林叢和多藤木植物的林中活動。多單獨活動,受驚后常游過溪流逃往彼岸林中隱蔽。多以耐陰性草本植物及灌木嫩葉為食,喜食青苔和蕨類植物。每胎1仔。種群現狀在西藏的林芝縣、波密縣有限的范圍內較為常見。而在高黎貢山區的分布范圍和數量尚不清楚,無疑其數量是稀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