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異地戀的希望在哪
異地戀,最重要的是給予對方希望和承諾,同時要時不時的見面。
現在交通發達了,從北京到深圳的高鐵也不過一天的時間。有機會要在同一個物理空間接觸,感受對方真實的存在。我們一起約定一個時間,可以重逢,可以再一起,而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信念。
三、哪種溝通方式能讓異地戀更親密
既然溝通能夠使異地戀人變得更親密,那么怎樣的溝通模式才能更有效地提升親密感呢?以下總結了兩種遠距離關系中常見的溝通模式,而這兩種溝通模式對應著不同的媒介特征。
1、雙方約好時間,進行一次長時間連續的交談。
這種互動通常會使用即時的、低移動性的、細節豐富的媒介,比如視頻聊天。
2、簡短而頻繁的溝通,這類互動一般是隨性而起,一天可能發生很多次。
這種互動通常會使用半即時或非即時的、高移動性的、細節不那么豐富的媒介,比如短信和微信。
研究發現,第二種溝通模式,也就是使用非即時的、可移動性強的、表現細節不那么多的媒介進行簡短而頻繁的溝通,更能讓異地戀之中人們有自我表露的意愿。雖然視頻通話這類媒介更加適合復雜的人際溝通情境,讓溝通變得更加流暢和舒適,畢竟大家都愿意舒舒服服靠在沙發上跟自己的伴侶聊聊知心話,而不是在走路或者排隊的時候,給TA發一條不知道TA什么時候能看到的短信。
而短信和微信這類媒介正是通過這種“不流暢”和“不舒適”,恰當地激發了異地戀情侶的“良性焦慮”,使雙方更有自我表露的意愿,并且更多看到對方交流的誠意。
也就是說,和長時間的視頻溝通相比,在一天日;顒拥拈g隙偶爾發幾條簡短的微信給對方,會讓雙方更愿意表達內心的感受。除此之外,使用短信、微信之類非即時性的媒介也比長時間視頻通話更讓對方覺得你足夠用心。
除此之外,長時間的通話一旦成為習慣,就很容易變成遠距離親密關系中的儀式。
比如說,如果你每天都給自己的伴侶打電話,那么即使有一天你實在沒什么好說的,也還是會覺得不打一通電話不太合適。這種情況下,即使雙方都沒有交流意愿,也要迫不得已沒話找話,這也會給異地戀的雙方帶來壓力。
然而,視頻通話這種即時的、低移動性的、細節豐富的媒介并不是一無是處,何時使用何種媒介也需要視情況而定。比方說,當異地戀的情侶遇到一些比較復雜的溝通情境,需要有語氣、語調、表情甚至手勢等語言之外的細節來輔助溝通時,視頻通話就具有絕對的優越性。比方說,當你的伴侶在工作上遇到重大挫折,你想好好安慰TA,或者你想遠程教你的伴侶設置一臺新電腦,那么視頻通話會比短信和微信效果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