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還是愛他的,為了不把事情弄槽糕,我沒有告訴任何人,每天和父母一起住,還必須瞞著他們,痛苦的無法言語。當然他之后也非常的努力,對我愈加的好。只是我從小就是一個敏感多疑的人,每每遇事容易產生聯想。比如,以往,我對他絕對的信任,從不看他的手機,電腦,聊天工具,他外出應酬,也不需要他告訴我和誰。可現在完全不信任,開始看他的手機,電腦,每天必須準時回家,我知道我痛苦,他也很痛苦,可是我覺得有必要這么做,F在最為槽糕的就是,老公由于辦公室調動,和那女人在一層樓上班,基本每天可以見面,雖然有那個男同事的監督,可是心里還是不舒服。老公這么說的,他說打一個不太合適的比喻,說那女人相當于"妓女",他怎么會喜歡妓女呢?墒俏也幌嘈牛抑酪欢〞幸恍└星榈。
我曾經想告訴老公的好朋友,專管人力資源的,希望他能幫我開除這個女人,結果還是沒有忍心這么做。(整個階段,我都沒有找過那女人,只是發過一條信息,希望她珍惜她男朋友,因為他很愛她。沒有去責怪,只怪我老公不好。)現在老公是對我很好,我也盡量不去提以往的事情,可是心里肯定回不去了。家里人一直催我們要孩子,我現在害怕的很,不知道該不該生,我實在害怕還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心里非常的郁悶!
專家回復:
遇到這樣的事情,無論是誰也無法立刻從其中恢復過來。你說你從小就是一個“敏感多疑”的人,見到他以后,對他就絕對地信任了,中間發生了什么?你可能會說,你相信愛,可是愛是不可信的,唯一可信的就是你自己。愛是一種有生命的東西,你能做的是不斷養護它,讓它生機勃勃,而非指望它會像永動機一樣,永遠給你能量。你的痛苦在于你曾受困于不相信,就如在溺水中的人一樣,忽然有了一個救生圈,終于感覺解脫,然而沒多久發現原來救生圈也是會漏氣的,現在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你不知道該怎么才能真正相信你的生活是安全的。換句話說你的安全是別人給的,不是你自己的,就像那個溺水的人一樣,她滿心滿意想的是如何才能讓人救救她,卻從未想過,能否有一天自己學會了游泳,真正的擁有救自己的能力。
為什么很多人會對丈夫的出軌感到大難臨頭,惶惶不可終日?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她一直想要找的人是一個給她安全感的人,一個讓她徹底放棄對自己責任的人,所以很多來訪者找到我,最大的目標是如何讓她的丈夫改變,重新變成一個給她安全感的人,但是她對自己如何創造安全感,沒有興趣。
這時候,有人會把精力放在如何確信丈夫是否對那個女人有真感情上,似乎鑒定丈夫沒有動真情,她就能得到了安全。其實她可能沒有意識到,當她決定讓丈夫“喂養”她時,她已經失去了真正的自我控制的人生。再沒有把命交給別人管理更不安全的了。問題是很多人一輩子都想要找一個“合適”的人其實就是想找一個真正的“托管者”,所以她們在遇到愛情的初期會“理想化”對方為永遠的“托管者”,然而一旦感情一旦有變,她們就會非常害怕,而且要么開始新的尋找,要么開始覺得男人一點兒也不可靠。
問題是這個世界的邏輯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有些人因為某種原因,做小孩沒做夠,想要到老公這里來尋找,其實無可厚非,但要有一個度,也就是說你除了在親密關系中做小孩子,還要做其他人,比如妻子,比如媽媽,只有這樣,兩個人的關系多元化后,才禁得起外界環境變化的沖擊。
第三者的意義,無論從哪個角度都說明了二人關系的縫隙太大,彼此都有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人一生中有兩次出生,第一次是生理意義上的,另一種是心理意義上的,前者是我們的出生,后者是我們的婚姻,也稱為“重生”,所謂重生,不是重復過去的一切,而是重新有一次改變自己過去所形成的行為模式的機會。
比如我們能否在情感關系中進化我們獲得安全感的能力,一段穩定的關系屬于兩個內心安全的人,我們如何讓婚姻關系幫助我們建立真正的安全感,這是屬于個人成長的問題,需要心理意義上的重新學習行走,也就是行為模式的更新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