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練晚一點,晚練早一點
不論是早起鍛煉,還是傍晚鍛煉,也都需要適應冬天的時令特點。劉德泉認為,選擇鍛煉時間的一大原則是:見不到太陽不要鍛煉。所以,晨練要等到太陽出來后,晚練要趕在太陽下山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體內的陽氣不受損。因此,在冬天,晨練的時間就要比其他季節晚一點,傍晚鍛煉則要比其他季節早一點。
此外,冬季早晚氣溫較低,室內外溫差大,過早出去鍛煉,比較容易受涼,還可能因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引發身體不適。晚上太晚鍛煉,也可能會因氣溫問題導致身體不舒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尤其應當注意。
早上鍛煉靜為主,晚上鍛煉多動動
有人喜歡做操打拳,有人喜歡跑步跳舞,應根據身體的不同狀態,選擇不同的鍛煉方式。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武文強認為,早上人剛從睡眠中醒來不久,整個身體還處于“抑制”狀態,適當的鍛煉可以幫助恢復活力。但是,人體的喚醒需要一個過程,應當循序漸進,所以早上不應做較劇烈的運動,可以做早操、打太極為主。
到了傍晚,人體就基本活動開了。英國運動生理學家的研究也發現,下午4點以后和晚上,人的體力、反應力、適應力都會達到較好狀態,心跳、血壓也較為平穩。因此,可以進行稍微激烈一點的活動,如打球、跑步等,老年人也可以選擇跳舞、快步走等運動。但如果將鍛煉時間安排在晚飯后20分鐘或臨睡前10分鐘,則應盡量輕柔緩和,如散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