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便不排,“憋”出大腸癌
有便不排,腸道遭殃羅健認為,長期有便不排可能“憋”出大腸癌。腸道這個通道,可以理解成人體的“加油站”和“下水道”,如果腸道發生堵塞,大便長期滯留在里面,其中多種毒素會被腸道反復吸收,通過血液循環到達人體的各個部位,會引起面色晦暗、皮膚粗糙、毛孔擴張、痤瘡等。
長期如此,腸道中的菌群環境可能會被破壞,從而導致便秘、肛裂、痔瘡等一系列肛腸疾病,嚴重者甚至會引發腸道癌。
3個習慣保你腸道通暢定時排便:一般在早晨起床后或早餐后最容易產生便意,所以在晨起或早餐后排便是最科學的。盡可能做到定時排便,形成自己的排便“生物鐘”。
注意飲食:受便秘困擾的人,主食不要過于精細,多吃粗糧,養成早起空腹飲一杯淡鹽水、睡前喝杯酸奶的好習慣。
腳要舒適:排便時,可在雙腳下墊個軟墊,促進排便。
健康提示:憋便是不好的生活習慣,大便不及時排出,水分就會被腸道反復吸收,導致大便干結難排,嚴重時誘發腸癌。
另外,長期便秘的人同樣患腸癌的比率比一般人高,有資料顯示,經常便秘的人,誘發癌癥的幾率比不便秘的人要高出3倍
有尿不排,可能“憋”出膀胱癌
憋尿無法排除有害物質憋尿不但損傷膀胱的括約肌,還會使尿液中的有毒物質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延長了尿液中致癌物質對膀胱的作用時間,容易誘發膀胱癌。
對于男性而言,正常情況下,男性尿道的下段寄生有細菌,排尿時,這些細菌會被沖刷掉,而經常憋尿易使細菌逆行到尿道,引發前列腺炎。
膀胱需要這樣“釋放”訓練“膀胱”:養成定時排尿的習慣,如每兩小時一次“定時排尿”。時間一到,不管有無尿意都要及時排尿,如果排尿時間不到,即使有尿意也要忍耐一會兒,這樣可鍛煉膀胱的儲尿功能。
“中場休息”: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開會期間,都應該留個間隙稍做休息。
尿后補水:憋了一段時間尿后,除了盡快將膀胱排空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再補充大量的水分,強迫自己多小便幾次,這對膀胱來說有沖洗的作用,能避免膀胱內細菌的增生。
健康提示:美國科學家研究報告顯示,有憋尿習慣者,患膀胱癌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出3—5倍,高速公路收費站的工作人員、導游、司乘人員,都是患尿路感染的高發人群,因此,這類人群更應注意及時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