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清涼爽口,夏天來一根十分解渴。但廈門一年僅4歲的男童康康(化名),在生吃了半根黃瓜之后,尿液竟變成茶色,還住進了重癥監護室。經過半個多月的搶救,7次置換血漿,才脫離了危險。
患上溶血尿毒綜合癥 小便從琥珀色變醬油色
康康的媽媽吳女士說,康康今年才4歲3個月,4月2日,他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因為癥狀不嚴重,吳女士給他喂了些藥物進行退熱,但體溫一直反復。4月6日,吳女士買了一些黃瓜回家想炒給孩子吃,沒想到康康不等清洗就吃了大半根 。吳女士說,晚上孩子肚子痛,上廁所時小便顏色變深,呈粉紅色。她和孩子的父親沒有立即引起重視,拖到第二天早晨,才送孩子就醫。那時,孩子面色蒼白,皮膚有出血點,小便已成了醬油色。
4月7日,被送到市兒童醫院時,康康發著高燒,渾身乏力,額頭上出疹子,小便呈醬油色。抽血過后,康康被查出血小板只有1萬,血色素只有7克多,而正常同齡孩子的血小板是10萬到30萬,血色素是12到15克。此時他的情況已經相當危急,皮膚出血點增多,被立即送進了重癥監護室。
“這個病很罕見,患病概率為10萬分之6,從醫20多年來,我只見過五六例。”市兒童醫院兒童重癥醫學中心執行主任洪少賢說,康康立即被送入重癥醫學中心住院治療。
10天搶救七次換血 置換4200毫升血漿
“二十年前,溶血尿毒綜合癥的死亡率很高,可以達到90%,因為當時沒有血液凈化技術。”洪少賢說,入院后宏宏病情仍在發展,溶血持續,腎功能損害加重,經過與家屬溝通,醫療團隊決定通過置換血漿的方法治療,以排除聚集在血漿中的致病毒素。
洪少賢介紹,要置換血漿,就必須使用血液凈化機。機器能將血液中的紅細胞和血漿分離,讓紅細胞回到體內,排除不好的血漿,重新補入新鮮冰凍的血漿。宏宏重13公斤左右,每次需要置換600毫升血漿,一共換了7次。“剛開始孩子的血漿是醬油色的,后來逐漸恢復為金黃色。”經過10天的搶救,宏宏總算從鬼門關被拉了回來。
“有了置換血漿技術后,溶血尿毒綜合癥的死亡率下降到0.5%到1%。”洪少賢表示,市兒童醫院的血液凈化機處于全省領先水平,最低可應用于1.5公斤的孩子,設置更精致,濾器更小,安全系數更高。
再觀察兩三天,康康就能出院了。洪少賢說,大多數溶血尿毒綜合癥患者治愈后將恢復正常生活,只有0.5%至1%的患者會轉為慢性腎功能不全,甚至腎功能衰竭。因此,醫院還將對康康隨訪兩年,進行后續觀察。
病因:呼吸道感染 吃不干凈蔬菜
洪少賢分析,幾年前歐洲曾經因為患者使用受污染的有毒黃瓜,而相繼爆發溶血性病毒綜合癥疫情,盡管在康康體內并未發現出血性大腸桿菌,但孩子因為感冒抵抗力下降,不能排除病毒和細菌感染的雙重原因。
“孩子下午吃了黃瓜,不久就出現此類癥狀,我們認為兩個病因都不能排除,上呼吸道感染再加上吃了不干凈的黃瓜,引發了疾病。”洪主任提醒,隨著天氣逐漸轉熱,腸道病又將進入相對高發期,胃腸較弱的老人、兒童尤其需要注意飲食衛生,經常洗手,生吃蔬菜水果最好清洗干凈。
同時,由于兒童疾病進展很快,家長一定要留意孩子情況,一旦出現身上發很多小疹子, 小便顏色出現變化,變成粉紅色或者濃茶樣顏色,必須爭分奪秒送到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