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貨幣供應量達99.86萬億
截至2月末,我國貨幣供應量余額達到了99.86萬億,逼近100萬億,有專家指出,目前我國的貨幣總量過高,貨幣超發沖擊物價、推高房價。
中國貨幣供應量逼近100萬億被指推高物價房價
據新京報報道,春節因素導致2月份的新增貸款規模環比大幅下降。央行昨天發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月份新增貸款6200億元。同時,2月末,我國貨幣供應量余額達到99.86萬億,逼近100萬億,居世界第一。
從2002年初的16萬億,到如今逼近100萬億,十多年里我國貨幣供應量增長超過5倍,貨幣是否超發再引爭議。
“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近年來一系列流行詞似乎為貨幣超發作了一個注腳。財經專欄作家余豐慧曾撰文指出,如果貨幣總量的擴張節奏跟隨實體經濟同步變化,即M2與GDP之比大致維持在1.5倍的水平,那么目前75萬億的貨幣總量就完全足夠,但現在貨幣總量已遠遠高出。貨幣超發沖擊物價、推高房價,最大的受害者是國內消費者。
作為中國過去十年錢袋子的管家,央行行長周小川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通貨膨脹處于可控范圍的前提下,M2增長速度與名義GDP增長速度相匹配或略高一些。2012年,我國名義GDP是2002年的4.5倍,M2余額是2002年的5倍。這還包括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期間,由于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而擴大的貨幣供應量。
對于2008年為刺激經濟而大量投放貨幣周小川表示,宏觀經濟政策歷來有利有弊,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都是如此。不能只想在危機時盡快復蘇,復蘇成功了以后又不愿意承擔由其產生的成本,這是不現實的。
今年物價上漲壓力依然較大
據中國鋼鐵現貨網,新一年內中國物價上漲壓力依然較大,初步測算,預計全年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CCPI)漲幅達到5%左右;全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結束負增長局面;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CPI)漲幅在4%左右。從全年三大價格指數走勢來看,同比價格指數均呈現前低后高態勢。
物價上漲結構中,食品價格上漲仍然首當其沖。此外,居住類價格,尤其是沒有納入指數監測范圍的私人房租會繼續以較大幅度上漲,漲幅仍將在10%以上,甚至更高。由于理順能源價格的需要,今年民用天然氣、發電用煤等一些能源產品價格也會出現上漲。
2013年中國物價上漲壓力依然較大,主要原因不在于供求關系,而是各類成本繼續提高。這種成本推動力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原料進口價格上漲。中國大宗商品進口依賴度較高,一些品種在50%以上。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重要大宗商品價格普遍揚升。盡管經歷了近期市場行情普遍回調,但目前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仍然處于90美元/桶以上高位;春節前后,中國高品位鐵礦石進口到岸價格已經突破150美元/噸,比前期低位上漲近1倍;1月份全國大豆進口平均價格為632美元/噸,比去年同期上漲2成;其它如煤炭、有色金屬、塑料等產品價格同比都有不同程度上漲。
受到需求回暖、預期增強、貨幣寬松、境外價格上漲帶動國內產品價格揚升等多種因素影響,今年國內大宗商品行情將以震蕩上行為主調。大宗商品構成中國制造業最主要的原料成本。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高位運行,使得今年中國輸入性原料成本壓力有增無減。
二是工資成本繼續提高。在全球范圍比較,尤其是與發達國家水平比較,中國整體工資水平偏低。另一方面,中國發展戰略逐步向依靠內需轉變,實現收入倍增計劃,也需要不斷提高國內工資水平。受其影響,包括今年在內,今后一段時期,中國工資成本都是一個持續增加態勢,尤其是在發展戰略轉移的初期階段,工資水平的提高將更為明顯。預計2013年中國工資名義增幅不會低于10%。所有這些提高的工資費用,都將在商品銷售價格中獲得體現。
工資成本提高,對于物價水平的推動影響,在食品及服務類等方面影響較大,雖然有些價格上漲并未納入到指數測算范圍,比如家政服務價格、街頭餐飲價格、醫院護工價格等,可是這類價格與居民物價感受更為密切。
三是環保成本逐步增加。在成本提高因素中,環保成本提高趨勢需要引起關注。長期以來,由于環保標準過低,執法寬松,中國商品價格中的環保成本未能充分體現,由此成為中國制造業價格低于國外同行價格的重要因素。隨著社會各個方面對于環保壓力增強,將會產生倒逼機制,迫使生產企業大幅增加環保投入,提高治污成本,使得人為扭曲的商品與服務價格獲得修正。環保成本推動中國物價水平揚升,將會逐年顯現,也包括2013年在內。
新一年內中國物價上漲諸多因素中,除了成本推動外,也還存在投機炒作,推波助瀾價格上漲。比如,蔬菜領域中以前曾經出現過的“算你狠”、“將你軍”現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