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有時候是一種冷靜的方式,但大部分人認為獨處是一種不合群的表現,甚至覺得說是一種貶義詞,那么獨處的真正含義是什么呢?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也是一種靈魂的平靜,不過,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獨處嗎?獨處,并不是意味著逃離人群?催^一個新聞報道,一位日本的老漢,一個人在一座荒島生活,過著自己的逍遙日子?此七^得很瀟灑,但后來的報道中提到,這位老者的生活并不是我們想象的自給自足,還是靠著姐姐的接濟,一個月之中還是需要去附近的居民居住地購買一些生活用品。這種獨處,僅僅指的是身體上的孤寂,真正的獨處,是靈魂上的一種安靜。你不是非要找到一塊人煙罕至的地方過生活,在喧囂的城市,同樣能夠找到自己的那一片安靜。
獨處,是一個人做回自己的時候。這意味著,你收起了工作場上的假笑,收起了自己虛假的喜歡,收起了那顆狂躁的心。有些人生的美好,真的只有一個人才能夠享受到。你可以在安靜的環境下,哪怕還是在玩手機,你都能樂呵一天。我們不說那種彈琴喝茶看書之類的高雅做法,只要是你覺得舒服的環境,就是放松自己,就是讓自己變回原本的樣子,本來就已經很累了,故作高雅的獨處也是很累的。
我們的獨處,很多情況下真的是源自自身的惰性,不愿意混跡于交際圈,或許是因為囊中羞澀,也可能是因為知己不多,這種無可奈何的獨處,其實也無妨,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找到自己的平衡點,獨處,就是讓自己拋開雜念,面對真實的知己,然后接受。喜歡就是歡喜,不要在這種時光里還為自己加上條條杠杠,接受自己,然后在奮斗的日子里提升自己。
獨處,對于長大后的我們,是常態, 也是一種習慣。你可以在喧囂的時光里放肆,很多的人生道理通過觥籌交錯來體現,但卻是在獨處下真正明白,有些事情即使在你獨處時都想不明白那就不要去想。獨處,就是讓你學會接受生活中的冷清,更快適應,繁華落寞。學會真正的獨處,是自由,是放松,但也是為了很好的接受喧囂,適應喧囂,這一切都是平衡點,把在平時積攢的的負能量全部倒出來,學會平靜,處事不驚。
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說過:“幾乎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我們不善于在房間里獨處。”當從煩擾和困苦當中抽離出來,我們才能聽到就在耳邊的一些聲音。那些聲音會告訴我們,什么才是我們真正所在乎的。獨處,是一種生活方式。人要不怕寂寞,享受孤獨。
有人說“白天屬于工作,我們只有夜晚”白天被忙碌瑣事占據,靜謐的夜晚才是真正與自己獨處的時間!什么時候能學會獨處對于我來說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長大吧!
年少愛歡鬧,如今喜獨處。將生活的繁雜剝落以后,更容易看見內心的盈虧。習慣了一個人將心事攤開,自我消化,平和且緩慢,不帶目的地前往,洋洋灑灑,兜兜轉轉。自始至終都明白,真正的獨立,唯有倚靠強大的內心。這條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