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行政管理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普遍比較低,日本是2.38%、英國是4.19%、韓國是5.06%、法國是6.5%、加拿大是7.1%,美國相對較高,是9.9%。國外的行政成本低的原因,主要是其預算的透明化,監管到位。但是,作為政府機構,他們也在身體力行地為節約每一分錢行政成本努力著。
日 本
日本是世界上第二經濟強國,然而,無論政府,還是民間,都有一種因自身資源不足而樹立起來的憂患意識。因此,節約成了日本民族的傳統。
日本政府在節約資源的諸多方面身體力行,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在東京、大阪、石川、小松等都縣市政府,你都能感覺到政府部門在資源節約方面起到的示范作用。為節約辦公資源,方便民眾辦事,大多數地方政府都實行集中辦公。公務員的辦公面積有嚴格規定,不搞特殊化。部門與部門之間,同一級別的公務員之間基本沒有差別。政府的辦公用品很普通,甚至比較簡陋。會議室的椅子、桌子都十分輕巧、結實,設計也很人性化、舒適度高。許多辦公桌椅是上世紀60~70年代的,至今仍在繼續使用。而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包括計算機在內的許多辦公設備,是租借社會專業租賃公司的。
為了節約政府開支,日本倉吉市市長長谷川稔主動向自己開刀。自2005年7月1日起,長谷川稔率市政府職員共370人承擔起市政府的清潔工作,大家輪流利用下班前15分鐘打掃。此舉,每年為該市節省350萬日元。
從2006年6月1日開始,日本政府部門帶頭節約用電,在全國推出了“節能裝”活動,規定所有政府機構的室內空調溫度提高到28℃,而負責這一活動的環境省要求所有職員穿不系領帶的“節能裝”上班,環境大臣小池百合子甚至下令,系領帶的職員一律不得進入她的辦公室。為此,日本全國一年節約用電上千萬度。
在日本政府大樓里,看不見筆記本電腦,日本是上網最便宜的國家,但一般公務員工作時間不能上網,需要聯系就用電話或傳真。政府機關開會用的講稿,經常是用已經過時的新聞稿的背面打印,從不用未使用過的紙。政府機構發給新聞單位的新聞稿和相關資料,基本上都是雙面復印的。這樣做雖然會讓工作人員麻煩點,但可以減少50%的用紙量。長此下去,省下來的資金是相當可觀的。
在使用公務車上,日本政府也有嚴格規定。專車原則上只能在領導執行公務時使用,不可用其辦理私事。大臣和副大臣的通勤屬于公務,他們可以由專車接送上下班,但局長一般情況只接送到車站,然后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
一般的公務員因公外出,用車規定很嚴,如果是離機關不遠,基本上都是步行,如果離機關比較遠,大多騎自行車去。為此,總務省還為每個局配備了自行車。需要帶資料等物品,乘坐一般公共交通不是很方便的場合,才使用公用車。一般的政府公務員出差,乃至到國外出差,都乘坐電車、公共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利用公共交通設施出行。
日本任何政府機構和部門都沒有接送機關工作人員上下班的班車,工作人員上下班全部利用電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為了減輕員工的交通費用負擔,政府給機關工作人員發放交通補貼。交通費用的補貼原則上是根據居住地到辦公場所最短距離的實際所需交通費的數額,采用實報實銷的政策,但有最高限額。不過,享受專車接送的官員不享有交通費補貼。
印 度
印度是一個國內生產總值在近年來高增長的亞洲大國,但印度的政府大樓很簡陋,一些基層政府的辦公樓甚至可以用“破敗”來形容。印度政府新聞局以及外交部新聞司,在同一座樓里辦公。按理說,作為一個涉外機構,這里的設施應該非常體面,但情況并非如此。在印度政府新聞局的入口,只設置了一個安檢儀器,內部設施十分簡陋。一些管道“赤裸裸”地展現在眼前。辦公桌和中國國內的“老板桌”不可同日而語,樣式非常老舊,作為一個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信息技術大國,他們的電腦也很破舊。而且,并不是每個辦公室里都有打印機和傳真機這些國內常見的基本辦公設備。在一個很小的房間里,有的竟然容納了四五個人在辦公。
新德里夏天溫度超過40攝氏度,但這里的很多辦公室并沒有安裝空調,只有吊扇在那里可憐地轉動。印度國防部的辦公大樓就挨著中央政府的辦公大樓,由此可見,印度人對“軍事強國”的地位的渴望。但是,國防大樓內沒有空調,幾乎所有的房間都是安裝了一個吊頂電扇,從走廊經過的時候,你會輕易地看到電扇在轉動,門窗也是打開的。最讓人難以相信的是,在標有海軍參謀長或陸軍參謀長標牌的房間內,也是如此。他們作為軍種最高指揮官,房間內也沒有安裝空調。因為國防部大樓的辦公室內,無論職務高低,都沒有空調,只是在外賓接待室或會議室內裝有空調。
印度雖算不上富裕國家,但經過多年的發展,經濟實力已是躍上新臺階。政府建棟樓、買些新設備改善一下辦公條件的錢肯定是有的。然而,在印度,政府花錢完全要根據議會的預算走。比如,印度的水利部要建辦公樓,首先必須征得議會同意。并且,在一些議員看來,水利部應該首先將預算的錢用于改善供水管道,解決印度目前的水危機問題。因此,在沒有改善民生問題的前提下,印度政府部門要改善自己的辦公環境,是有很大難度的。
在印度的老百姓看來,政府花納稅人的錢必須經過納稅人的同意。他們認為,政府對外的辦公形象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踏踏實實為國家服務。
對政府機關使用公務車,印度政府也有諸多規定,只有內閣部長和副部長、文官中的秘書(相當于中國的常務副部長)、輔秘(相當于中國部長助理)和少數聯秘(相當于中國的司局長)等以上級別的官員可以配備政府專車。除了少數聯秘因工作需要配備專車外,其他聯秘要辦理公務,可臨時要車,有的是兩個聯秘共用一輛車。聯秘以下的各級官員原則上一律不配車,確因公務用車,經批準和辦理一定的登記手續可以向有關行政部門臨時要車,辦完事立即送還車輛。
印度政府對于那些沒資格使用政府公車的一般官員,每月給予一定的交通補貼。補貼多少,根據其級別而定。特殊情況下,公車租車費用超過補貼數額的,可寫明理由申請報銷其超額部分,多數情況下是自理。
印度政府有關公務用車的規定中特別強調,印度政府各級官員,包括總統和總理在內都必須使用國產汽車,嚴格禁止使用進口車。
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主要從機構的簡化,公務員的高效和廉政,構建電子政府等方面進行創新,以減少政府運行成本。
新加坡政府特別注重降低腐敗造成的隱性成本,相對于政府的顯性成本而言,這種成本具有隱蔽性,是一種不會帶來正面效用的成本,同時又難以準確計量。但隱性成本可控制的彈性較大,政府管理模式有些許改變,就能對無形政府成本帶來很大的影響。
新加坡在政府管理中大膽采用了“高薪養廉”和“電子政府”等一系列方式,用高昂的投入換取政府工作的高質高效。新加坡是當今世界典型的“高薪養廉型”政府。新加坡政府部門的工資水平在本國的各行業中高居前列,同時,新加坡還采取公務員每隔幾年便大幅度加薪的做法。
從政府成本角度來看,新加坡政府的高薪必然造成政府顯性成本的增大。但“高薪”降低了政府官員貪污腐敗的可能性,減少了腐敗引發的隱性成本。新加坡從1981年起就開始發展電子政府,經過多年的努力,新加坡在電子政府建設方面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在服務的深度上位居全球第一。“電子政府”既可以降低以辦公費用為表現的有形政府開支,同時因為“電子政府”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所以,降低政府隱性成本的作用也十分顯著。雖然新加坡為構造“電子政府”有較大的投入,但由“電子政府”帶來的政府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的降低,遠遠大于為此所投入的費用。
新加坡政府還注重減少因決策失誤造成無謂成本支出,決策失誤是最大的浪費,決策失誤的當事者終會離去,但決策失誤的苦果卻要由整個社會成員來品嘗。新加坡通過一系列政策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公務員隊伍,從事政府管理工作,在公開透明的輿論和國民壓力下,優秀公務員組成的政府集團非常謹慎地作出決策。這就使新加坡政府在運作過程中因公共決策失誤而轉嫁給國民的隱性成本非常少,減少了決策的機會成本。
瑞 典
瑞典是市場經濟發達國家,人均收入名列世界前列。然而,瑞典中央政府除首相府外,政府辦公用房全部是租用的,租用的原則是經濟適用,完全實行市場化運作。辦公用房租金按照人員用房定額,列入國家財政預算。
1993年以來,政府加大辦公用房管理的市場化進程,允許政府部門租賃社會其他房地產經營公司的辦公用房,將競爭機制引入政府辦公用房租賃領域,這一舉措對進一步降低房屋租賃價格,提高辦公用房服務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具體做法是,各部門自行到市場上租用房屋,自行選擇地址,但要受到經費預算中辦公用房租賃專項費用的約束。隨著房地產形勢的變化,經過比較,如果某處辦公用房租價太高,在這里辦公的政府機構必須另行擇地租賃,目的是減少辦公用房租賃費用支出。房屋的物業管理費用體現在房租中,物業管理由房主負責,政府機關只花錢雇人清掃即可。
各部門租用的辦公用房由國家事務管理辦公室統一管理,統一代表中央政府與房主打交道。國家事務管理辦公室服務司負責對辦公用房保潔服務進行招標,并監督服務質量。他們認為,引進清潔公司提供服務,比直接雇用人員、自我服務的費用要低得多。新租用的辦公用房由該司協助使用部門分配。
通過一系列改革,政府各部門減少了用房的數量。人均辦公用房面積明顯下降,國有房產得到了有效利用,不但基本解決了多年存在的用房浪費的問題,而且節約了經費支出,效果非常明顯。
瑞典政府各部門辦公用房市場租賃的經驗模式,已經逐步滲透到其他通用性資產的管理工作之中。政府各部門的辦公設備,辦公家具等資產的管理,大部分也是通過租賃取得。各部門經費日常支出以消費性支出為主,主要用于購置紙筆、文件夾等低值易耗品,很少有資產購置性支出。辦公設備、辦公家具主要有兩種來源,一種是直接通過向社會專業租賃公司租用,另一種是租用的辦公用房中包含辦公設備和辦公家具,這類資產的日常維修和保養均由出租方負責。這種做法大大減少了政府部門的日常工作量,政府部門無須考慮資產折舊、更新、維護和處置等問題,部門運行效率也隨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