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廣州全城在尋找一位英勇救人的無名英雄。
事情發生在6月3日,一名獨自在家的3歲女童失足跌出四樓陽臺,頭部卡在陽臺花架上,身體懸空。一位路過的黃衣男子從三樓陽臺爬出,一手抓牢防盜網,一手托舉住女童,在警察到場前堅持10多分鐘,直到女童被救下后不辭而別。“托舉哥”的義舉,令無數市民深為感動,隨后廣州開始了鋪天蓋地的尋找與搜索。直到9日,“托舉哥”被找到,他就是來自湖北孝感23歲的周沖。
命懸一線的生命托舉
6月3日上午11時30分,廣州市天河區東圃怡東苑小區的街坊經歷了一番生死救援。因外公外出買糖,住在4樓的三歲女童琪琪爬上陽臺,身子不慎掉進花架空隙,脖子卡在花架上,身體全部懸在半空中。街坊發現后,紛紛趕來采取各種辦法救援。有人拉著被單在樓下守候,還有清潔工找來床墊墊在地上……
隨后,幾名男子進入3樓,試圖爬到窗外將琪琪救下,但都因防盜窗所留的窗空隙口太小,無法進入。這時,一名個頭較小的黃衣男子跑了過來,進入大家視野。
很快,黃衣男子從3樓防盜窗爬出,沿著窗戶徒手靠近琪琪懸掛的位置。窗戶空間有限,他每挪動一步,街坊都深深吸一口氣。
一步,兩步……黃衣男子在窗戶上連跨四步,雙腳并立站在琪琪正下方。男子一手握住防盜窗,一手舉起想將琪琪往上托。受到身高的限制,男子舉起的手只夠摸到琪琪的腳底,無法用上力。
黃衣男子再次調整姿勢,踩著防盜窗往上爬了一格,左手扶著防盜窗上沿,右手繼續托舉。“加油,爬上去,努力!”四周的街坊緊張地喊著,都希望琪琪能借著男子的力爬上去。
琪琪雙手抓著花架,雙腳踩在黃衣男子手上,可身子還是上不去。就這樣,黃衣男子一直舉手托著,而他身邊一直沒有任何防護措施。
琪琪的每個向上爬的動作,街坊都在給她鼓勁,但爬上去一點又再次掉下來,來回幾次她已經無力再爬。借著黃衣男子的托舉,才不那么讓人可怕。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琪琪的脖子已卡得通紅。最終交警及時趕到指揮,五金店老板破門,并鋸斷花架,11時45分,琪琪被救出。
經過檢查,琪琪只是脖子被卡紅,身體其他部位并未受傷。
當所有人為女童獲救而歡呼時,黃衣男子默默離開了現場。
“托舉哥”原是孝感好兒郎
幾天來,隨著媒體的深入報道,黃衣男的義舉在廣州引起了強烈反響,大家在為無名好心人叫好贊美的同時,也開始了鋪天蓋地的尋找與搜索。正如一位市民所說,這個時候,或許我們固執尋找的不是具體的一個人一件事,我們尋找的,是這份精神、這份感動。
直到9日,在黃衣男朋友的幫助下,當地媒體終于找到這位名叫周沖的平民英雄,他來自湖北孝感,今年23歲,租住在天河東圃珠村。
接受記者采訪時,他的回答平凡而樸實:“剛上去的時候沒想那么多,只想著把孩子救下來再說。后來回頭再想,還真是有點怕。因為小孩是在4樓,我要從3樓的防盜窗往上爬,都不知道那個防盜窗安全不安全。”
廣州天河區獎勵周沖5萬元
昨日下午4時30分,廣州市天河區有關領導登門慰問周沖,頒發榮譽證書,并送上5萬元慰問金。
另外,周沖剛來廣州不久,是正在求職的途中,看到女童遇險而救人的。廣州多家企業得知此情,紛紛表示愿為周沖提供工作崗位。昨日,廣州“地標”廣州塔有關負責人邀請周沖到該塔參觀游覽,外籍總經理賀禮宏(中文名)夸獎周沖:“電影里的蜘蛛俠是虛幻的,你才是現實中的英雄,希望你能加入到我們這個大家庭中來!”
老鄉
周沖是我們湖北的驕傲
周沖冒著生命危險托救女童的英勇事跡,在羊城的大街小巷傳開。在湖北老鄉中,更是廣為傳頌。周沖此前在武漢的工地上做了四五年的電焊工。因為女朋友在廣州工作,他是今年5月25日才來廣州,準備在這邊打工。
周沖的堂兄周倫剛說,有個叫程進春的孝昌老鄉,也在廣州做小生意。得知堂弟救人的事跡后,程進春專程來到家中夸獎周沖:“你好樣的,不愧是湖北人。”
周沖同學的表姐李俊霞告訴記者,她和周沖以前只見過一面,并不熟,但看到周沖冒險爬防盜網救人的場面,她很感動,6月8日晚上,她特地請周沖吃了頓晚飯。
父母
兒子以前就幾次救過工友
昨日下午,在孝感孝昌縣周巷鎮古城大道旁一處100多平方米的毛坯房內,周沖50歲的爸爸周玉明正站在方凳上,給廁所貼墻磚,妻子宋秀英打下手。對于遠道而來的記者,夫妻倆都感到很吃驚:兒子這么自然、普通的一個舉動,為何會引起那多人的關注?
媽媽宋秀英介紹,周沖初中畢業后拜師學了電焊手藝,周沖在武漢干了四五年,收入還行,因為談了個在廣州的女朋友,半月前,周沖就辭職去廣州了。因為關心兒子是否找到工作,8日晚,宋秀英給周沖打了電話。快要掛斷時,周沖無意說了句,“我前幾天救了個伢。”這個時候,宋秀英才知道兒子成了他人眼中的大英雄了。
對于兒子的這個舉動,宋秀英夫婦都并不奇怪。一是兒子在工地上干了多年,爬上爬下的,這件事難不住他;再者,兒子不像父母老實巴交的,“他人緣好,很熱情,原來在工地上就幾次救過工友。”
兒子出名了,父親不忘提醒他,做好事應該,但不能辜負好心人。“他救人之后,不少好心人可能會給他提供比較優越的崗位。我總是提醒他,要知道自己的能力,明白自己能干什么活,能適應什么崗位,絕對不能辜負別人的好意。”周玉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