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男人雜談 >

張瑞芳病逝,沒落的"中國話劇圣殿"

來源:好男人網2023-12-20 13:57作者:林夕慕雨

張瑞芳病逝

張瑞芳病逝

時下,話劇在中國眾多城市再度興起。在重慶,上世紀被譽為“中國話劇圣殿”的抗建堂卻如一位垂暮老者,孤獨地沉寂在主城鬧市中,越來越鮮為人知。

在重慶渝中半島中心區域的觀音巖地區,中新社記者找到了一棟略顯破舊、沒有任何標志的大樓,從淹沒在商業門面中間的一個狹窄入口拾階而上,在樓層中找到了抗建堂劇院。

1940年,重慶作為戰時陪都和抗戰大后方,成為當時之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也成是中國戲劇運動的中心,中國第一屆戲劇節便誕生于此。當時為了解決劇場奇缺的情況,時任國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廳主任的郭沫若組織修建了一處新劇院,以“抗戰必勝、建國必成”為寓意取名為抗建堂,并由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為劇場題名。

戰爭催生好作品,閃耀如亂世明燈的中國戰時劇壇,明示著中國文人的錚錚鐵骨和赤子之情?菇ㄌ媒ǔ珊螅、曹禺等文化名人在此宣傳抗日救亡理念,中國萬歲劇團、中央青年劇社、中華劇藝社等著名話劇團體以及舒秀文、張瑞芳、秦怡等名角先后在此登臺演出,激發國人愛國熱情。

據資料記載,1941到1945年,共有33場大型話劇在此上演或首演,其中包括郭沫若的《棠棣之花》、《虎符》,曹禺的《北京人》、《雷雨》,吳祖光的《牛郎織女》等經典劇目。當時之抗建堂在國內名噪一時,與一公里外的國泰大劇院如同中國戲劇運動的雙子星一般閃耀,見證了上世紀中國話劇的黃金時代。

1949年后,抗建堂因連續演出上百場《紅旗歌》而更名為紅旗劇場,并成為當時全國十大話劇團之一的重慶話劇團演出場地。

1986年,紅旗劇場恢復原名抗建堂,卻難復曾經風華。重慶話劇團書記王慶華告訴記者,“以前人們問路,這一片的地標就是抗建堂,F在人們問抗建堂怎么走,你告訴人家具體位置人家還不一定找得到。”

這座歷史上的“中國話劇圣殿”盛名漸漸遠去,而駐場于此的重慶話劇團也面臨發展瓶頸。90年代改革開放后第一次文化體制改革時期,重慶話劇團因無法適應市場需要,長期處于半癱瘓狀態,劇團人數由200多人銳減至幾十人。直到本世紀初,戲劇演出市場開始回暖,重慶話劇團逐漸復蘇,抗建堂所扮演的角色卻越發尷尬。

“由于資金短缺,劇場只能做一些最基本的維護,設備大多陳舊落后。”王慶華告訴記者,今年年初,重慶話劇團在抗建堂劇場試水市場化運作的商業演出,劇團精心打造的都市話劇《輕度深愛》連續六場上座率均不足五成,不少觀眾抱怨劇場設施陳舊,一些觀眾甚至因為無法泊車而放棄觀看。

“我們不可能放棄抗建堂,哪怕現在市場對抗建堂的反應不那么好。畢竟這是重慶唯一保留的老劇場了。”王慶華說道,重慶曾擁有多達26家的抗戰劇場,但絕大多數都已不復存在,或地址、樣貌都和原來相差甚遠,而抗建堂是目前唯一一家還保持原址原貌的抗戰劇場。

作為重慶市話劇團的管理者,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黨委書記厲華認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需要與周圍環境相匹配,歷經幾十年的城市發展,四周過于密集的建筑使抗建堂生存空間變得狹小,無法完全還原其歷史風貌,但抗建堂作為目前重慶唯一記錄抗戰劇場文化的載體,其歷史地位仍是不可忽視的。

在重慶話劇團的官方微博上,面對不到400位粉絲,工作人員仍不停更新著話劇團的演出信息,并不時發布一些抗建堂的歷史。此前運營談不上成功的話劇《輕度深愛》再一次出現在了劇團的7月演出公告上,而演出的地址仍然選擇的是抗建堂。

同時,一公里外的國泰大劇院在10月將完成重建改造工程,重建后的國泰藝術中心除了有著可同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相媲美的外觀,內部更擁有頂級的劇院視聽設備和各項硬件配備。管理者表示,作為重慶十大公益設施之一,煥然新生的國泰將具備大劇院和美術館等多項功能。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