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事件
他憑啥當“大哥”
大家明白,沿著徐明的道路,都可以找到共同的目標:利益。
有一個現象很有意思。中超各俱樂部的董事長或總經理,都是在各自投資領域呼風喚雨的高手,“商海寡情”,而這些人能夠心甘情愿圍攏在年紀最小的徐明周圍,聽其指揮協同配合,實在難得。
其實,徐明的號召力來自他能給予同盟者信心。大家明白,沿著徐明的道路,都可以找到共同的目標:利益。
在實德集團,徐明就有過幾次一統群雄渡過難關的作為。1998年,是徐明創業最危機的年份,當徐明提出進軍石化行業時,幾乎所有的公司高層都投了反對票。經過徐明挨個說服,實德轉型才告完成。而今,石化占實德收益的70%,原來的反對者都誠服:“徐明這個人真是料事如神!”
徐明有句座右銘:走大路?礈史较,高起點,大投入,然后有大產出。當初傾家底從日本購買大量挖掘機械,很多人都覺得冒險,但正是憑借這些設備,實德才能從城市改造中獲得大量項目。
足球也一樣。實德接手球隊那天,徐明就提出“國際化”戰略。幾年來,實德俱樂部與曼聯、AC米蘭以及不少德甲西甲球會建立了合作關系。對外合作是全方位的,實德從巴西和喀麥隆引進的一批“童子軍”,現在已初見成效。孫繼海、董方卓成功進入歐洲聯賽,實德僅球員輸出就收益3000萬元。以每年170萬美元買斷實德球衣廣告的杜邦公司亞洲總裁說:“如果國際知名公司要進入中國足球市場,實德俱樂部無疑最有吸引力。”
在國內,就在別的俱樂部紛紛撤退時,徐明不但仍然堅守,而且還在把戰線擴張,“實德系”的網絡滲透到中超、中甲、乙級甚至女足。“實德系”一定程度上攪亂了中國足球的秩序,但作為商人,徐明本身并沒有錯。徐明等待收獲的不是一塊食物,而是一條食物鏈!
在與中國足協斗爭的過程中,實德推出了一系列的建議和規劃,洋洋灑灑幾十萬字。顯然,徐明在出手之前,已經籌劃了很長時間,而在他身后,是一個近500人的擁有博士學位或MBA的智囊團隊。在中國足壇浸淫這幾年,實德已經積累了一批足球專業人才,而這些人才,必然要尋求更大的施展平臺。
人才囤積,讓徐明有弄潮的勇氣和信心。早在實德系擴張之初,徐明就與英國利物浦大學足球MBA專業簽訂了合辦足球MBA班的意向協議,準備向國內輸送職業足球管理人才。徐明還專門和該校的4個中國MBA交談過,邀請他們在合適的時機加盟實德俱樂部。一旦職業聯盟真的成立,實德培養的洋MBA們將大規模登陸,這不僅為實德集團創造了財富,而且還將讓聯盟在懷胎之際就打上了實德烙印。只是,徐明的野心,暫時還沒有張揚。
3月15以來大連實德集團的創始人徐明,因涉嫌經濟案件被相關部門控制的新聞不斷傳出,但是沒有看到任何一家新聞說有可靠消息來源。有些報道稱中國建設銀行已開始追繳實德的貸款,且全面停止對實德的貸款,實德公司內部稱公司正常運營。
大連徐明被控制這件事,我們不管是真是假。想必銀行的追繳貸款而且停止貸款很有可能對該公司的資金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再者實德的一些合作伙伴會恐慌,不僅會影響一些業務往來,還有可能致使一些合作伙伴提前催款。大公司的一些資金往來一般數額比較大,這樣多方面集中在一起,不管實德徐明有沒有事情,如果該公司的應急措施沒實施好,實德的境況可想而知。
筆者認為因為這種可能沒有的事情,肯定有一些公司的運作受到較大的影響,甚至關門。公司只要有外聘人員就有社會責任,大公司有大的社會責任,因為公司人員的經濟來源大多來自公司。所以一方面公司建立好應急機制,以保證不管公司任何人員出事情,公司都能正常運營;另一方面各新聞媒體客觀報道,對社會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報道會對一個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